前台小姐的声音轻柔而礼貌:“现在规定不能用美金直接支付房费,不过对面银行已经下班了。我们先收您两百美金作为押金,结清房费的时候,您可以用外汇券来退还。”
莉莉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她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柜台左侧的服务项目铁牌,听到“哐当”一声轻响。一位身穿列宁装的女服务员正踮着脚,更换价目表上的数字。
莉莉的视线停留在“特级套房28外汇券天”的金漆字上,随后又滑向最下方那行小字。她指着那行字问道:“能代购船票吗?”
前台小姐语气恭敬却带着一丝谨慎:“原则上,涉外酒店可以协助外宾订票。”她的目光稍稍移向墙上那幅“严禁私自兑换外汇”的宣传画,画中的工人正怒目圆睁,仿佛在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她继续说道:“但国际航线的船票需要通过华旅总社预订,还需要侨联开具介绍信。”
莉莉神色平静地说道:“那先帮我查一下最近出发到旧金山的船票吧。”
前台小姐微微一笑,从抽屉里取出一把系着红绳的钥匙,轻轻推到她面前:“欢迎您入住,这是您的房间钥匙。稍后我们会为您送上船票的查询结果,请您稍作休息。”
电梯是老式的拉栅门设计,操作员胸前别着一枚“英语三级”徽章,手上戴着沾有机油味的白手套,熟练地拉动黄铜操纵杆。电梯缓缓上升,发出低沉的嗡鸣声。
莉莉透过栅栏的缝隙,目光扫过中庭悬挂的几条横幅。红色的布幅上,白色的大字格外醒目——“欢迎参加广交会的各国朋友”、“欢迎港澳同胞回乡建设”。这些标语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鲜艳,仿佛在向每一个踏入这里的人传递着某种时代的讯息。
电梯工拉动黄铜闸门时,莉莉隐约有声音飘来:“华旅总社吗?这里是百汇大厦酒店。。。。。。”后面的话被钢丝绳的摩擦声绞得支离破碎,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尾音。
莉莉对这个时代的背景了解,大部分都来自男主陈默的经历,只是大概知道这时候都是公私合营,至于外商投资她也不是很了解。年初华美刚刚建交,国内外的局势都在微妙地变化着。莉莉猜测她这个“华侨”想开一家私营咖啡馆,短时间估计还是有困难。
虽然男主陈默的前期走文娱路线,主战场在首都,但他的红颜知己遍布全国,而沪市这座国际大都市更是重灾区。所以既要远离男主,又要开咖啡馆,最好的办法就是——回美国。
特级套房的装修无疑是这个时代最顶级的配置,复古大气的设计风格与暖色调的灯光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低调的奢华感。与青石镇那简陋的客房相比,这里简直像是另一个世界,莉莉很满意。
她走到窗前,拉开厚重的窗帘,透过玻璃俯瞰城市的夜景,和大启完全不同的现代化城市夜景,灯火璀璨。
待莉莉洗完澡,换上一身系统商城里购买的舒适衣物,整个人都感觉清爽了许多。
她刚整理好行李,门外便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打开门,一位身穿整洁制服的服务生站在门口,手中拿着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恭敬地递给她:“女士,这是您要的船次信息。另外,需要提醒您一下,餐厅八点就不营业了,如果您有用餐需求,请尽早前往。”
莉莉接过纸条,微微点头道谢。服务生微微鞠躬,随后转身离开,脚步声在走廊的地毯上几乎听不见。
她展开纸条,上面清晰地写着两条船次信息:
【女王号10月15日沪港国际码头至旧金山】
【海星号10月25日沪港国际码头至旧金山】
最早出发的女王号也要等一周的时间,莉莉的眉头微微蹙起。
她记得小说里曾提到一个细节:陈默送别一位出国留学的红颜知己时,提到过这个时期华美之间还没有直飞航线,基本都需要从东京和香江转机。只要不晕船,客轮确实是舒适度最高的选择,尤其是对于不急于赶时间的人来说。
莉莉低头看了一眼手表,指针已经指向七点。她思索片刻,觉得多等一周也无所谓,毕竟轮船到美国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早几天或晚几天对她来说并没有太大区别。眼下,填饱肚子才是当务之急。
她将纸条随手放在桌上,拿起手提包,走出房间。
餐厅装修风格与大堂一脉相承,复古中透着现代感,老式水晶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将暖金色的光晕泼洒在暗纹提花地毯上,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莉莉走进餐厅时,里面已经坐了几桌客人,低声交谈的声音与餐具碰撞的清脆声响交织在一起,身着制服的服务员托着鎏银餐盘穿行其间。
服务生迎上前,微笑着将她引到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莉莉随意点了一份套餐,随后将目光投向窗外。
外滩的灯火如碎钻般缀满江岸,是与房间里的视角截然不同。江面上,几艘游船的灯光倒映在水中,随着波浪轻轻摇曳,仿佛在演奏一首无声的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