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您说的,妾身这没事儿还不能来了?妾身心里是巴不得住在太后这里呢,时常陪着太后说说话,妾身都觉得自己很有长进。”乌雅秀贞笑眯眯的,太后哼哼一声:“那你可搬过来吧,搬过来瞧不见玄烨,我看你心里难受不难受。”
“和皇上比起来,妾身心里更惦记太后娘娘呢。”乌雅秀贞笑着说道,太后才不信,摆手:“你这话也就糊弄一下我老婆子,前日里听说十二格格拉肚子了?”
“是,有些着凉了,现下已经好多了。”乌雅秀贞说道,哪怕明知道十二格格的死劫不是这会儿,乌雅秀贞照看十二格格也是很上心的。稍微有些着凉就不出门了,整日里只抱着十二格格在永和宫里玩耍。
幸好孩子多,不是六阿哥就是九格格,还有十三阿哥在,否则十二格格估计也是在永和宫待不住的。
小孩子嘛,能坐起来的年纪,就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十二格格现在不仅是能坐起来,还能往外面爬呢,小小门槛,都已经快困不住十二格格了。
太后就点头:“小孩子肠胃虚弱,着凉确实是不可小看。”
乌雅秀贞就符合:“照看孩子也是心累,虽说有奶娘嬷嬷帮衬,但心里惦记,这一天下来,也是累得很,民间有话,做了父母才知父母恩,这养了孩子了,也才知道做父母的是如何辛苦了。皇上还和我提起来当年呢,说是小时候,也得亏太后娘娘照看。”
先皇时候,这后宫也是不消停的很,一方面是后妃争斗,一方面呢,确实是前朝余孽多,先皇好些个子嗣都没保住。
后来有了玄烨福全几个,太皇太后就干脆将这孩子们都接到身边来护着。太后当时不得先皇喜欢,日日被困在宫里,太后也是怜悯她,就时常叫了她去说话。
去的多了,和孩子们见面也就多。
一来呢,太皇太后也确实是真心为太后考虑后路——怕她死了,顺治容不得她。所以就打算让太后先和未来的继承者亲近亲近。
二来呢,太后自己没子嗣,也是喜欢孩子。
反正自此之后呢,太后就和几个小阿哥,处的十分亲近了。
回想起当年,乌雅秀贞也就顺利的提起来太后寿辰的事儿:“皇上孝顺,想为娘娘大办一场,又担心娘娘不许,妾身瞧着皇上十分为难,就想为皇上分忧,特意来打探娘娘想法。”
她将自己心思光明正大的摆在明处,太后就忍不住点了点她,笑道:“我就说,你心里该是皇上最重要的,刚才还哄骗我说我这老婆子才是最重要的,看看,现下可不露馅儿了?”
“妾身也是想让太后娘娘高兴呢。”乌雅秀贞忙说道,她当然也知道太后不会生气,但还是赶紧凑到太后身边,捏着十二格格的小爪子给太后捶腿:“娘娘可别生气。”
太后摸了摸十二格格,顿了顿,还是摇头了:“寿辰不用大办了,去年冬天,山东不是发生了雪灾吗?今年朝廷还没缓过来,我这寿辰,也犯不着铺张浪费。”
乌雅秀贞笑道:“娘娘大慈悲,不过呢,这雪灾的事儿已经过去半年,娘娘该信任皇上,现下山东那边必然是已经恢复过来。再者,您这寿辰才抛费多少呢?宫里不拘哪一处,略省一省,这银子可不就出来了吗?”
“再不济了,无论皇上还是妾身,手里也都还有银子呢,哪儿能让您为这事儿操心?您呢,只管开开心心的,咱们想听戏听戏,想看杂耍看杂耍,想吃宴席吃宴席。”
乌雅秀贞说道,太后看着她殷勤,心思就是微微一动:“若是只在宫里办宴席的话啊,我倒是不很盼着的,毕竟,年年如此,见的也总还是那一些人。我如今呢,年纪大了,所思所念,也就是科尔沁的草原了……”
若是康熙从不曾去蒙古,那太后是肯定不会提起来这话题的。但康熙几乎是年年要巡视蒙古,太后也确实是很多年没回去过了,心里也惦记,这才提出来的。
乌雅秀贞顿时就明白了,她也没敢大包大揽,毕竟这事儿最后还是康熙拿主意。
知道太后的心思了,乌雅秀贞就顺着她问了几句蒙古的事儿,太后最是喜欢和人说这些,说起来那草原上展翅的雄鹰,眉毛都能从脸上飞起来了。说起来那草原上的日出,脸上的怀念就像是涓涓河流。
在慈宁宫消磨了一下午时间,回永和宫的时候都已经快天黑了。
七格格陪着乌雅秀贞一起回来的,她很多天没回来过来,今儿特意和太后打了招呼,晚上是要留宿在永和宫的。
康熙今晚上是去了别处,反正是没过来这边。于是,乌雅秀贞索性就和七格格,带了九格格和十二格格一起睡觉。
母女几个躺在床上,也不着急立马闭眼,而是说起来七格格搬去公主所的事情,二格格三格格,还有四格格,都已经搬过去了。
七格格这岁数,按理说是也可以搬过去了——和阿哥们搬去阿哥所是差不多的年纪。
毕竟呢,后宫是妃嫔的住处,孩子们越发的大了,也不利于康熙在后宫往来。万一被小孩子看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做长辈的都尴尬。再者,小孩子留在后宫,万一被妃嫔们利用了,陷害,争宠,也对子嗣没好处。
所以,干脆是大了些,就挪出去,住在统一的地方,统一照管,也省心了。
乌雅秀贞问的就是太后那边有没有这样的打算,七格格就摇头:“玛麽并不曾提起来过。”
“那你自己心里是如何想的?若是想早些搬出去,我可以和太后娘娘提一句,若是不愿意搬出去,那我就权当没想起来。”乌雅秀贞说道,慈宁宫和别处不同,不属于后宫,七格格住在慈宁宫倒是没什么妨碍的。
七格格笑道:“若是能不搬出去,那肯定是不搬出去好了,我听三姐姐说了,公主所那边的嬷嬷们,都十分严厉,连晚上什么时辰睡觉都规定的十分严苛。”
小孩子嘛,哪儿能真的一板一眼的死守着那规定来?
但若是不听话,嬷嬷们就要打手板了。这个嬷嬷,是和阿哥们的嬷嬷不一样的,阿哥们是男孩儿,需得胆子大,能做决定能拿事儿,嬷嬷只有劝导的作用。
公主呢,则是从小要学礼仪,学规矩,学将来嫁人之后如何操持家务。嬷嬷对她们,不仅是一个教导作用,还有一个提点作用,甚至在公主们嫁人之后——清朝不同别的朝代,别的朝代,公主和亲就是和亲去了,代表了朝廷脸面。清朝的公主,去了蒙古,一方面是表示和蒙古的亲近,另一方面是提防警惕蒙古,再有一方面,也是要夺权。
蒙古那边呢,男主外女主内这话是实实在在的,女人,尤其是嫡福晋,与确确实实的掌管内务的权利,而不是像是内地这边,说是男主外女主内,实际上女人依旧是服从于男人的。
蒙古那边,做嫡妻的,掌管部落的财务,要分配部落的资源,要统筹部落的财产。当然,前提也是要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的,十分软弱之人,那也只能是被人摆布的份儿。
公主有天然的身份优势,但同时,也是蒙古那边警惕提防的对象。
朝廷和蒙古的关系,就是蒙古驸马和公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