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粉是用美颜的作用的,十二格格在蒙古风吹日晒的,最是需要这种东西了。
九格格就应了下来:“正好我也有些东西送给十二妹妹,那三轮车,在咱们这里用不上,可若是放在蒙古,指不定能用的上。”
草原大,人住的松散,自行车不行,容易散架。三轮车的话,倒是可以将就将就,而且,人在前面也不怕颠簸,后面可以放牛羊。
乌雅秀贞应了一声,对九格格这决定并不发表看法——其实她觉得蒙古也是用不上的,蒙古虽然地广人稀,运输牛羊的时候多,但蒙古奴隶多,主子可不管下面的人是如何将东西给运输过去运输过来的,所以他们也没必要花费一大笔钱来定做三轮车。
可到底是九格格做出来的东西,九格格既然想将东西给推广出来,她也不反对。心血嘛,不能白白浪费了。
乌雅秀贞就摆摆手:“你随意,午饭可要在永和宫用?”
九格格摆手:“不了,我出宫还有事儿,今儿钮祜禄府上要举办宴会,请了我去,我正巧这段时间闲着无事,就打算去凑凑热闹,现下时间也差不多了,出宫正好能赶得上。”
既如此,乌雅秀贞也不多留她了。
九格格这边出宫,乌雅秀贞就忙让人去清点自己的库存了,她要送给十二格格的东西,得尽早弄出来。
到了晚上,康熙才过来永和宫。回宫第一晚上嘛,得给乌雅秀贞脸面。
见乌雅秀贞放在桌子上的礼单,就拿过来看了看:“又给哪个子女分东西?要朕说,你就是手太松散了,他们现下都已经成家立业,自己都做了阿玛额娘的,哪儿还要你如此贴补?你自己的东西,自己留在手里不好吗?将来不管是给孙子孙女做赏赐,还是如何,心里总有个底气。”
“你若是将东西都散出来,将来若是连个打赏都拿不出来,我看你在孙子孙女面前,如何做个受欢迎的玛麽。再者,手里有钱,万一遇上了点儿什么请……”
康熙说道,虽说子女不至于不孝顺,不给乌雅秀贞吃饭喝水,但世事难料,万一有点儿什么状况呢?人嘛,不能完全寄希望与别人,别人有,不如自己有,子女也是别人。
康熙也确实是为乌雅秀贞考虑,到底是枕边人,几十年相伴。他若是走的没有乌雅秀贞早,那也就算了,有他在,总能护住乌雅秀贞。但他若是比乌雅秀贞走得早,那可就不敢保证乌雅秀贞会如何了。
乌雅秀贞笑道:“我知道皇上心里惦记我呢,不过皇上放心,我也就是倒个手,这东西原本就是九格格他们孝敬的,我再给分一分,也免得堆在库房里给放坏了。皇上赏赐我的那些东西,我可是一个都没动呢,那些东西,指不定日后得跟着我进坟墓呢。”
康熙无语了一下,又摇头:“不至于,朕总会给你安排好的。”
顿了顿,又说起来修建陵园的事儿:“现下已经修建的快差不多了,回头朕去看一看,你且放心,你陪伴了朕一辈子,朕身边,必然是少不了你的位置的。”
陵园这东西,几乎是从康熙三十多岁就开始修建起来了。那会儿天下大部分地方已经平定,帝王嘛,哪个不看重这死后入土的事儿?康熙还是三十多才开始修建的,那有的帝王,可是自打登基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园了。
乌雅秀贞听着这话就只笑一笑,她实在是不觉得康熙身边能给自己留下位置,康熙三个皇后呢,哪怕是一左一右,都不太好安排,更何况还要多出来一个,连后面怕是都要占住了。
那总不能凭空在天上给她安排个位置吧?
再者,她一个贵妃,何德何能能和皇后们安葬在一起?
想到上辈子那陵园里的安排,乌雅秀贞就有点儿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她上辈子死了之后,胤禛会将她安葬在哪儿?总不能将三个皇后给挖出来一个,给她腾地方吧?
但她至少也是太后,也总不能安葬在妃嫔的陵墓那边吧?
思绪走的有些远,康熙说了几句什么,乌雅秀贞也没听太清楚,被康熙叫了几次才回过神。康熙看她:“在想什么呢?朕说了话,你也没听见吧?”
“在想死后的事儿。”乌雅秀贞笑道,半真半假:“也不知道人死了,到底有没有鬼魂……”
康熙严肃摇头:“没有,鬼神之事,都是骗人的,你可别信。西洋那边最近流行一种叫科学的说法,朕听着挺有道理,也挺有意思,你若是感兴趣,回头朕给你仔细讲一讲。”
乌雅秀贞迅速摆手:“不不不,我还是不听了吧。”
她以前为靠近康熙,总请教康熙学问。也是为了争宠吧,就胤禛刚出生那会儿,一开始是学读书写字,后来是跟着康熙学画画,做诗词是不行的,她没这天分。
四书五经呢,正经文书,她也不学,不光她自己不爱学,也怕康熙不喜欢就不愿意学。
那后来就没什么可教的了,康熙就开始教导她算数,西洋文,格物之类的。那算数之类的,说真的,她听一句都觉得头昏脑涨,自此之后,就再不将这学习当成争宠的手段了。
不说别的事情,就学习这方面,康熙当真是强于常人的,哪怕是和历史上最强大的皇帝们相比,他也是不落下风,甚至还隐隐占据上风的。
怕康熙还要提,乌雅秀贞赶忙岔开话题:“时候也不早了,皇上可要梳洗?”
梳洗之后,各自安睡,谁也没有再提起这陵园的事儿了。
然而到了第二天,乌雅秀贞就知道康熙这头天晚上为什么要说起来陵园的事儿了——感情今儿是要训斥胤禛,所以要先给她这个做额娘的一点儿甜头,免得她不愿意闹腾起来。
胤禛挨训这事儿,实在是有点儿……让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胤禛办事儿素来是认真负责又细致,康熙就硬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又说他郑家庄修的不好,是看低了胤礽,又要说他办差生硬,不顾人情。
总之,在太和殿,大朝会上,半点儿没给胤禛留面子,硬是将胤禛给训的,头都抬不起来了。
胤禛素来要面子的人,那一瞬间心里多难受就不必提了,但大约是因为年氏提前说过,他心里竟还有一种,不过如此的想法——还以为被圈禁,是因着天大的祸事呢,若只是这个的话,也好像,并非大事儿?
总之,年氏之前的话,就对上了。
胤禛被下令禁足了,比圈禁的说法好听点儿,但胤禛身上所有的差事都被夺下来了,分给了胤禩等人。也就是说,出了这太和殿,胤禛就成了一个图留着爵位的……被禁足的王爷了。
这禁足的时间,康熙并未言明。那这事儿看起来就有些严重了,因为康熙若是想不起来,那胤禛这禁足就成了圈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