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他抬眼望向殿内,却发现本该坐镇朝堂的杨仪此刻远在千里之外,无人可为朝局定盘星。
刘禅只觉进退失据,正不知如何抉择,忽然殿外传来一声威严洪亮的通传:“镇东将军赵云求见!”
声音滚滚传入殿内,如同平地一声雷,霎时间满朝文武尽皆色变。
原本还在唇枪舌剑的群臣噤若寒蝉,纷纷循声望去。
只见殿门口大步迈入一位银甲银须的老将,身姿挺拔如枪,神采奕奕。正是蜀汉名将、失踪多年的常山赵子龙!
他身披亮银锁子甲,腰挂宝剑,虽两鬓染霜,却英气逼人。
一双虎目炯炯有神,扫过殿中众臣,所过之处无不心中一震。
“赵…赵将军?!”有大臣惊呼出声,满脸难以置信。
一些年轻些的官员甚至只闻其名、未见其人,此刻见到传说中的战神现身,无不瞠目结舌。
刘禅亦豁然起身,激动地快步下御座,迎向赵云,声音都有些发颤:
“爱卿。。。。。。爱卿真的是赵子龙将军?!”
赵云上前单膝跪地,沉声行礼道:“末将赵云,参见陛下!”
刘禅连忙扶起赵云,喜极而泣:
“将军此时出现,朕犹如在梦中!先帝若泉下有知,必也欣慰啊!”
刘禅激动难抑,双手紧握住赵云的手臂,只觉心头大石落下。
自先帝驾崩、丞相谢世以来,他从未像此刻这般安心过——当年长坂坡七进七出、怀中救他的常山赵子龙又回来了!
有此盖世英雄在侧,刘禅胸中重燃起希望之火。
赵云抬头环视一圈,只见殿中群臣复杂的神情:或惊喜、或敬畏、或惭愧、或心虚。
他心知此刻不是寒暄叙旧之时,随即抱拳朗声道:
“陛下,臣深居山野,今日骤闻前线有变,不敢不来!方才殿上诸公之议,臣在殿外已略听一二。臣斗胆进言——绝不可撤兵求和,更不可斩杨将军之帅旗!”
此言掷地有声,在大殿中激起层层回响。主降派官员闻言,纷纷低下头去。
刘禅松开赵云,退回御座,连连点头:
“赵将军请讲。”
赵云目光如电,毅然说道:
“陛下,各位大人。杨仪杨长史舍生忘死、亲冒矢石,亲率精兵出征,这等忠勇可嘉!”
“若此时朝中有人鼓吹撤兵求和,不啻自乱阵脚、长敌志气。我蜀汉将士岂会甘心?北伐大业岂非前功尽弃?”
大殿之上静寂无声,只有赵云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
“先帝创业未半,丞相鞠躬尽瘁——二位先贤于天下未竟之志,全仰仗今日。然今日有人一闻风吹草动便主张割地投降,这是要负先帝、丞相和数万忠魂吗?”
一众大臣被抢白得抬不起头,方才进言割地的那名官员哆嗦着嘴唇,却不敢再出声反驳。
刘禅眼眶微红,猛然站起身,毅然道:
“赵将军所言极是!传朕口谕:即刻起严禁朝中再有求和之语,违者以动摇国本论罪!诸军将士务必一心,同声援护杨爱卿北伐大计,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