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手握大权,在蜀汉的势力几乎等同曹操在曹魏的地位,可阿斗却完全没想要除掉他。
他很认真的听他爹的话,他认得清自己的能力,他也相信着诸葛亮,于是君臣和睦,共同为兴汉大业努力。
诸葛亮临终前给他选的几个贤臣,刘禅就继续听这些人的。
他听蒋琬的,听费祎的,听陈祗的…。。。可在这些仲父为他选的贤臣都死后,他该听谁的?
他满心茫然,现在他该听谁的?”】
刘备诸葛亮的心都无限往下沉。
刘备苦笑,“阿斗他……”
“无识人之明啊。”汉武帝刘彻感叹道。
萧何轻轻摇头,这刘阿斗倒是真的贯彻天子垂拱而治的做法,大概是臣子最喜欢最省心的那种皇帝,不嫉妒贤能,也不担心臣子功高震主,奈何……没主见。
这无疑是致命弱点。
一个皇帝可以不需要才华横溢,不需要骑马善战,但他一定要懂得识人用人,用得好就是一代明君,用得不好就是听信小人,宠信奸佞的昏君。
显而易见,刘禅没有这种能力。
【“一个皇帝最亲近的未必是子女妃嫔臣子,而是——宦官。
只有宦官才会无时无刻的陪在皇帝身边,无根无底,一心讨好皇帝,历史上重新不缺乏让重用宦官的皇帝。
所以,理所当然的,在不知道相信谁的情况下,刘禅下意识听起身边宦官的话了。”】
刘备感觉手又痒了,他忍着怒火一字一句道:“刘禅,我还有你相父的话你是一句都没有听进去是吧,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臣远小人!”
刘禅觉得很冤枉,“那宦官明明也是你们放我身边的啊。”
【“能管阿斗的人一个个都死了,他成功熬死这些尊敬的长辈,可靠的臣子。
不止阿斗意识到这件事,很多人也意识到这件事,他们觉得机会来了。
景耀元年,镇军将军陈祗病死,宦官黄皓开始干预政事。
至五年,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肆无忌惮的摄政。
最后……”】
“俨然亡国之兆。”有人叹息。
【李一摇头:“最后,敌人在关中治军了,但黄皓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的,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导致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此事。
等魏军大举伐蜀,才匆匆应战。”】
你完了。刘备给了刘禅一个杀气腾腾的眼神,这一次连看着刘禅长大的叔伯们都面无表情,浑身散发冷气。
【“后,刘禅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极力主张投降。
刘禅他犹豫了,他自觉平庸,不是什么惊才绝艳的人,更不是长辈那般可以力挽狂澜的人,他反抗,除了死伤更多的人,根本没有意义吧?”】
刘禅羞愧的垂头,可是这次没有人关注他,所有人都紧紧盯着天幕,然后呢?然后呢?
【“北地王刘谌请求背城一战,但刘禅不同意,于是刘谌先杀妻子而后-->>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