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快穿年代女配觉醒了免费阅读 > 第17章(第2页)

第17章(第2页)

1971年6月15日,宁安比平时早了一个小时来到单位,帮着同事们整理好货物,目送他们挑着筐远去,然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写东西。

还不到供销社的正式开门时间。

现在这个时间段,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写文章发表?出书?没稿费!

翻译书籍?别逗了,五十年代的确有一批职业翻译家,翻译稿的稿费比原创稿费还要高,据说有一位职业翻译家,月收入快要上千了,但是从「反右」开始,稿酬就开始走下坡路。在十年期间,一切稿费取消,翻译稿也算稿费,自然也就跟着一起取消了。

部分职业翻译家被调去翻译供内部参考的所谓「黄皮书」和「灰皮书」,纯属义务劳动,毫无报酬。还有的被安排在政府成立的「编译所」工作,每个月领固定工资,一个月40—120不等,不会再额外支付翻译稿酬。

宁安写东西投稿,并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在搞文学创作,而是走「民科」路线。

民科,在大部分时候,是个「贬义词」,充满了「不自量力」丶「异想天开」的内涵,甚至还有「固执己见」丶「反科学」的情况。

但是,实际上,有一些非常有名的科学家,就是自学成才的民科。他们有的只有初中文凭,但是凭藉着长时间刻苦认真的学习和钻研,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佼佼者,成为了真正的科学家。

他们是民科出身,但是具备真正的科学精神。

宁安也不是要做多么高精尖的事,她写的是「如何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作为一个扎根农村的工人,在家里帮着身为农民的母亲养猪,刻苦钻研,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方法,这不过分吧?

这年头,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宣传「猪多丶肥多丶粮多丶钱多」,还号召大力发展农牧副业。

宁安来了半年多,对这些政策摸得一清二楚。

她主要是从饲料配比方面入手,提出结合现有条件合理的喂食能够让生猪出栏时的体重提高40%。

为了让自己的论证真实可信,这半年多的时间,她一力承包了家里的畜禽饲料的配比工作,积累了一手数据。这样养出来的猪丶鸡和兔子,让她妈赵凤霞女士赞不绝口。

而且,新养的小母鸡已经开始下蛋了,她家里的鸡蛋多的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宁安已经卖了第一批鸡蛋给供销社,现在鸡蛋3毛钱一斤,按个卖的话,按照大小,2分钱到5分钱不等,宁安选择按斤卖,省事,第一批卖了10斤,收获3块钱。她一个月可以卖3次,一个月就是9块钱。

赵凤霞同志整天咧着大嘴笑哈哈,脸上的皱纹都变深了。跟宁安嘀嘀咕咕:「要不说母鸡屁股是老百姓的银行呢,哎呀,咱们之前不应该吃那么多鸡蛋,应该攒起来卖了,能多攒不少钱。」

宁安看着钻进钱眼里的老妈,无语道:「那你闺女我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水灵灵的模样,该长成瘦干狼了。」

赵凤霞看了看宁安饱满莹润的小脸,再看看闺女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心都快化了,赶紧说道:「对对对,你说的对,妈想岔了,哈哈哈。攒钱也是为了过好日子,可别为了攒钱再把我闺女的营养给落下了。」

这会,赵凤霞同志也不考虑什么存栏量的问题了,一门心思靠鸡屁股银行发家致富。她自己又孵了一批小鸡。公鸡养大了卖肉,母鸡养大了下蛋。

她还自己给自己找理由:「政策没说不让养,也没说让少养。我看大家都是被前些年的形势给吓坏了,有点放不开手脚。关键是,别人家粮食不够吃,没有多馀的拿来喂猪喂鸡,但是咱们家没有这个问题啊。你爸一人就有60斤粮票呢。」

「妈说的对。」

「都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咱们还是得努力拼搏一下。」

赵凤霞有一点冒险精神,但整体上还是挺谨慎的,她从不让人来家串门,也从来不散养鸡,都是关在笼子里,还分了两个大笼子,一个笼子六只母鸡养在前院,剩下的都养在后院。

她自己也不去供销社卖鸡蛋,都是让宁安捎带着去卖。

宁安让小桔子分神看顾着点她,确保她不会出什么事。

虽然没有违反政策,怕的就是有人使坏,故意找茬。

宁安写的是论文,有数据丶有实例。供销社开门的时间到了以后,她就把文章带到门市去写了。

今天门市没什么人来买东西,供销社要下乡的消息前几天就贴出去了,前两年,供销社全员下乡,一个人都没留,直接关门了。可能大家看到下乡俩字,就认为今年也会关门,根本没细看具体内容。

(。)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