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轶和兰渡对视一眼,笑一笑,点头进门。
五年过去,秋霜果然成为一位女先生,也和一名书生喜结连理。春桃则当上掌柜,原先只是替杨清笙管店里生意,管着管着,愈发信手拈来,职位也往上升。
夏竹、冬松同样有一番造化。到现在,偌大的院子里,只剩下蒋玄后面买下的一家子——夫妇加上女孩——留着看房。
沈轶和兰渡这儿的第一晚,和好奇心重的柳儿聊了很多外面的事。期间,沈轶也问起:"我这次进城,总觉得四处特殊……"
他起了一个头,柳儿便快言快语,说:"是有不同!沈先生有所不知,如今晋王就在城中。"沈轶听着,露出恍然神色。
其时先帝驾崩。因去的突然,未来得及留下什么密令,更谈不上立太子。
各路王爷皆往京中奔赴。虽然没人明说,但所有人都知道。最先赶去京城的王爷,会是下一任天子。
其中,如柳儿所说,晋王途径方城。
此人是先帝膝下第五子。可从外观看,他不像皇子,更像道士。
早在年幼时,晋王就被母妃带着素尚老君。后面长大以后,他一心求仙问道,过去不被先帝看好,早早把他封出京去。诸皇子斗争愈发激烈的时候,晋王也没被任何一个兄弟看在眼里。可偏偏是他,竟然在十几个皇子的斗争中一直撑到今天。
依照晋王的心思,他原先是不想去京城的。当皇帝有什么好?他只想成仙,往后才有长生不老。还是部下们费尽心思,说服他:"王爷若真到了那个位置,大可效仿古人,造船出海,找寻蓬莱!"
"便是神仙,也该更看重‘天子’。"
"几位大人说的是!王爷,你一定要好好考虑啊!"
就这样,晋王勉勉强强被说动。但他上路一来,做的最多的事,依然是打坐、诵《功德经》。
他的部下们渐渐绝望,只懊恼自己如何就跟了这么一个主子。不过京城那边尚未传出消息,至少说明剩下两个人还没到,勉强给了晋王部下们一些安慰。
就这样,在方城停留一夜后,晋王的部下又开始催着晋王赶路。晋王却饶有兴致,说:“我听闻,此地曾有医仙经过。”部下们:“……”不、不是吧?
晋王充满憧憬,说:“那医仙是有真本事的人!不说活死人,倒是真能肉白骨。有户人家的男人做活时受了伤,慢慢好不了,整条腿都要烂掉!可见了医仙之后,此人又康复如初。"
部下们:“……”麻木。
晋王瞥一眼他们,咳嗽了声,说:“我非是什么都信之人。可这医仙便是个普通江湖人,在医术上,也是真有本事的。此次进京,自是千难万险。有这么个人在身边,岂不是放心许多?"
部下们:“……”哦咯,原来还是能讲道理的。
部下们放松许多。但他们依然觉得,所谓"医仙"不过沽名钓誉之辈。恐怕正是听说晋王要经过此地,所以放出风声,只等晋王前去找寻。
——这还是所有可能性中比较好的一项。
虽然晋王不太被其他王爷放在眼里,但他毕竟有个皇子出身,客观上,就是另外两个皇子的敌人。
晋王部下从来不觉得这一路能相安无事。他们严加防备,堵死所有可疑人等接近晋王的渠道。但他们这位王爷的性子,在一定圈子里根本不是秘密。万一“医仙”是假,“索命”是真,又该如何?
原本稍稍放下的心重新开始紧张。晋王部下们相互看看彼此,再一同提出:“王爷既有心,不如将人请来瞧瞧。"
他们把人查过再拉到晋王面前,总好过晋王私下去找。晋王眼前一亮
他自己都没想到,部下们竟然这么好说话。
但很快,晋王又遗憾:“那位医仙已经离开方城五年了,兴许就是没有缘分吧。”这话出来,部下们开始犯嘀咕。真走了?难道就是自己误会,人家压根没有那方面的意思?“不过,”晋王殷殷叮嘱,“你们还是要搜集些关于医仙的大事小事,报予我听。对了,有什么与医仙相熟的人,也将他们带来,让我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