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伴君游的上半句是什么 > 美人(第2页)

美人(第2页)

旨意宣罢,内侍笑容可掬,将圣旨递上,袁晁却不动声色,只淡淡笑道:“谢主隆恩。只是边郡粗鄙之地,府中已无余地安置佳人,金帛本王悉数收下。烦请公公回京复命,就说袁晁感念皇恩,但此等赏赐不敢受,请皇上另择贤臣赐之。”言罢,他挥手示意身旁的唐一铮,“备车马,送公公回程。”

内侍闻言一怔,似未料到袁晁竟如此回绝圣意,忙道:“王爷,这可是皇上亲赐,若不受,恐有不敬之嫌。”袁晁闻言,冷笑一声:“本王戍守义安,风霜满面,哪有心思纳美人?皇上若真念本王之功,便多赐些粮草兵器罢!”

内侍见他态度坚决,并不挽留自己,不晓得哪里触了义安王的霉头,只得带着随从并一众奇装异服的北狄美人,悻悻离去。

却说袁晁此举,不日便传至京中。坤宁宫内,管皇后端坐凤椅,闻听内侍复命,只淡淡笑道:“袁晁真是好大胆子!皇上赐他美人金帛,乃是恩宠,他竟敢公然抗旨,真是目无君上!”她转头看向管继勋,吩咐道“你寻个御史言官,参他一本。”

管继勋得意应道:“娘娘放心,小事一桩,弟弟定能办妥。”

管皇后看向身侧的太子袁煦,冷笑道:“太子,你瞧瞧你这弟弟,如此桀骜不驯,将来若生异心,你这太子之位还能坐得稳么?”

袁煦年近而立,眉目间颇有几分肖似袁晁,却多了几分斯文内敛。他笑道:“母后息怒。袁晁自幼耿直,拒绝父皇的赏赐,定是因他不近女色,无意奢靡,并非是对父皇不敬。母后何必为此等小事动怒?”

管皇后听他如此辩驳,怒火中烧,忍了忍火气,方指着他斥道:“糊涂东西!你身为太子,却处处护着他!他又不是你同胞兄弟,本宫如今费尽心思压制他,为你铺平登基之路!你却如此不知好歹,真是叫我寒心!”她喘息片刻,又道:“袁晁若老实些,我也不至于如此忌惮。如今偏偏带了妻儿远走义安,摆明了是不愿受我约束。你倒好,还为他说话!”

袁煦被皇后一番责骂,面不改色,依旧道:“母后,儿臣身为太子,自当以仁义治国。袁晁战功卓著,却因母后猜忌,不能与贤妃娘娘团聚,还要携妻儿远赴边郡,这难道不是为了儿臣的地位着想?他离京避嫌,已是委曲求全,母后为何还要苛责于他?”

管皇后闻言,冷笑连连:“好一个‘仁义治国’!你既如此仁义,便莫怪日后他功高震主,反过来威胁于你!”说罢,她怒气冲冲拂袖而去。

管继勋瞧袁煦一眼,心道:“多聪明的太子!偏信袁晁,非要和自己的母后离心。”他拍拍袁煦的肩头,告辞退下。

袁煦独自立于殿中,半晌,弹了弹被管继勋拍过的肩膀,轻“哼”一声,转身离去。

当今圣上膝下二子四女,袁煦为管皇后所出,天资聪颖,自幼被立为太子;袁晁为贤妃李氏所出,封义安王,自小便随军历练,战功彪炳,深得将士拥戴。

管皇后性情强势,掌管后宫多年,视袁晁为眼中钉,唯恐他功高盖主,威胁太子,故而多方打压排挤。贤妃为人冷情,凡事不问。袁晁知母妃处境艰难,又感念太子兄长之情,携妻儿远驻义安,既避皇后锋芒,亦为太子分忧。

谁知此番拒赐,又掀起波澜。京中流言渐起,有人说义安王不识抬举,有人说他忠心可鉴,一时众说纷纭。袁煦闻听此事,大骂管继勋,如若再有这等流言蜚语,他只拿管继勋是问。

袁煦心下不安,私下修书一封,遣人快马送往义安郡,信中写道:“父皇对你拒赐之事颇有微词,恐生后患。你身在边郡,凡事谨慎为上,切莫再触怒他老人家。朝中局势复杂,你我兄弟,当同心协力才是。”

袁晁接到书信,展卷细读,对身旁的王守成笑道:“太子倒是多虑了。本王不过是推了些脂粉俗物,父皇与皇后便如此大动肝火,委实是小题大做。”

王守成听他语气轻慢,劝道:“王爷,你也忒大胆了些。太子既为你忧心,你便听他一劝。”

袁晁闻言,哈哈一笑:“王先生,你可知本王为何不受那美人?”他顿了顿,戏谑道,“父皇后宫佳丽三千,仅管皇后与我母妃便斗得天翻地覆。红粉美人?便是天仙下凡,本王也懒得多瞧一眼。”

王守成叹一口气:“王爷虽无意争锋,奈何身在局中,难以独善其身。皇上赐下美人,恩宠隆重,王爷一味推拒,只怕圣上颜面难存,朝野议论难平。总要顾全大局,让皇上脸面过得去才是。”

袁晁却不以为意,嗤笑道:“人生短短数十载,我只盼一夫一妻,守着儿女,安稳度日罢了。他何曾顾虑过我的颜面与心意?硬生生搅乱我的清净,将美人遣返已是给他天大的面子。”他起身踱至窗前,语气渐平,“京中是非多,争来斗去,皆如浮云,随他们说去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