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小成哥,我先去张罗下吃饭的事,这边辛苦你了。”
苏阳来到吃饭的地方,三口大锅开始舀饭。
张军在一旁喊着:“村里的大伙往后稍稍,先让客人吃,我要是看到谁偷摸盛饭,别怪我不客气。”
村民们咽着口水,看着大块的羊肉,闻着浓郁的肉汤,那叫一个馋啊。
等大家盛好之后,又率先安排了二婶子他们,帮忙的人自然也是要管饭的。
等所有人都端着碗,锅里就剩下一些肉汤残渣,就这样,还是有很多人拿着馕饼泡着吃。
这年肉,吃顿肉就是改善生活了。
大家吃过饭后,开始四处闲逛,很多人来到了村口的山货区,一边溜达一边询问。推销起自家的东西,都很卖力。
很多人手里都拎着东西,掏钱买账,继续溜达。
不光有地里产的五谷杂粮,还有一些家里留存的兽皮,比如兔子皮,狐狸皮,羊皮等。
新鲜的菌子也有很多,这会过了清明节气,村口的林场里也长了不少的菌子。
另外还有从地里薅来的荠荠菜和跑跑丁,带着泥土的芳香,卖的很好。
“媳妇,带来的黄豆都卖完了,你在这看着,我回家再扛两袋!”
刘愣子激动的喊道,原本就带了半袋黄豆,这才多大的功夫,三斤五斤的就卖完了,只能赶紧回家补货。
刘愣子媳妇往摊位上一站:“等下。”
刘愣子尴尬的笑笑,从兜里掏出一把零钱,也没数,递给了媳妇手里。
此时,正好有两个扛着机器的记者四处拍照,正好对准了刘愣子跟媳妇上交钱的画面。
记者忍不住说了一嘴:“你瞧,咱们新时代的农村,多幸福啊!”
刘愣子回头撇了眼记者,扭头想走。
记者连忙跑了过来,话筒戳到了刘愣子嘴边。
“同志,我能采访你一下吗,请问你幸福吗?”
刘愣子尴尬的笑笑:“我不姓福,我姓刘,留不住钱的刘。”
两名记者对视一眼,尴尬的笑了笑,继续寻找着巴扎上的幸福,将镜头对准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他们挎着自己编的芦苇篮,草席,草鞋等,也跟着一起卖。
城里人自然用不上这些,但大多数来的人都是十里八村的村民,就跟赶集似的,看到不错的就买点。
村里的大伙跟着多少赚点钱,然后开始考虑以后的营生了。
乔木村要是真成了巴扎,大家就能在家门口躺着赚钱,想想都美滋滋。
这样也不用一门心思的盯着北大窑的招工名额了。
此时,苏阳带着一伙人来到了家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合同,在原来的基础上,填上价格和名字,签个字,摁个手印就行了。
在林书记和江秘书的见证下,大家一起签上了字,在记者的镜头下拍照留念。
“巴郎子,等我明天一早就去银行给你转账,明天我就来拿料子怎么样?料子在你这里,我晚上都睡不着啊。”
老侯乐呵呵的拿着拐杖,激动的戳地,这次他来到这里收获很大,个人拍到了一块阿拉玛斯玉,又合伙拍了一块昆仑冰玉,不得不说,原来的八旗后裔,底蕴还是厚的。
“巴郎子,我呢家里有点紧张,明天我先把房子抵出去,等过两天再来收料子,你可得给我留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