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手机我今天夺嫡成功了吗笔趣阁 > 第188章(第1页)

第188章(第1页)

时隔十年再次回到京城,杜寅原本以为自己会看着繁华如旧的城池感慨人生追忆往昔,然而等真的踏入到城门的那一刻,他只觉得眼花缭乱,眼睛都不知道该看向哪里。

杜寅在外做了十年官,新元元年官员新考核第一次试行,他安知县县令的任期已满,在位期间他大肆修路拉拢商队,让安知县在短短几年时间从祁州最穷县城之一变成祁州最富县城之一,凭此功绩得以升职为知府。

又三年任期,因好友田呈闵培育出优良良种,试种之后得到不错反响,产量提升了两成,再加上西北军打下漠北、南疆改为沙洲、凉州,大帝国新女王继位,两国边境开始通商,他的辖区成为南北客商必经之地,每年税收都是祁州之最,他得以升任祁州知州,好友田呈闵虽然没有得到县令的任命,却得到了科学院农院的邀请——科学院是新元二年成立的,旗下分为农院、军工院、工程院等六个分院,也被称作国子监小六部。不过它虽然建设在国子监内部,但实际上并不属于国子监,而是陛下的私有产业,凡是其中研究出的不管任何东西,九添一旗下的工作人员势必比文武百官要先看到。

知州又三年,杜寅对祁州的建设缓慢推行,然而之前做县令时修的路,做知州时试种的种子以及边境商贸的发达,让他得以坐收渔利,祁州税收一年高过一年,百姓们的日子也一年比一年富足,粮食产量也一年年提高,其他各方面也顺势都提升了上去,等到考核之后,他成功再一次升迁,从正五品祁州知州到从四品京兆尹少尹。

看起来品阶只升了半级,十分寒酸,但实际上少尹的位置只是过渡,他的顶头上司已经是个六旬老头,处于半荣养状态,他只要不犯错,前十年攒的功绩就够他在三年后躺上府尹的位置。像周玉树那样一飞冲天直接空降刑部尚书的稀少,但历代的京兆府尹最差也是能混个六部、都察院二把手的,可以说他这是半只脚踏进了大乾的官员核心圈子。

杜寅当年走的时候带着被权贵打压的愤怒,如今回来可以说是衣锦还乡,这十年来的辛劳努力自不必说,回来的一路上都怀揣着兴奋和忐忑。

外出做官之后,他和好友们始终保持着联系,回来路上更是通信不断,早就知道京城变化甚大,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然而等真的看到的现在才发现,自己做的准备实在是不够,并且觉得好友们在信中的用词还是太委婉了,京城的变化哪是甚大,根本是天翻地覆!

青石碧瓦蓝天,京城的街道热闹非常,道两旁的小商贩们都开着一辆三个轮子的木车,商品和摆摊用的木板架子全都放在后面的车厢中,四周板子拆开,就可以直接当货版使用。

行人们的出行工具也十分多样新颖,有骑着前后两轮子组成的架子车的,有踩着底下装了四个小轮子木板的,有穿着底下有两排轮子的鞋的……杜寅唯一能叫出名字的,也就是这些年在外面很流行,被视为贵夫人出行标配的轮椅,然而在京城轮椅却还十分少见。

杜寅不免询问路人,路人闻言打量他几眼,哈哈笑起来,“你是外面来的吧?轮椅在京城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如今用他们的多是稚子、老人和腿脚不便之人。待再过些时日,那些稚子估计也不会用了。”

“因何如此?小儿腿脚细嫩,不宜多走路,我瞧那些车子,稀奇方便归稀奇方便,高度和难度却都不是幼儿能用的。”杜寅不解询问。

那人回答道:“再过些日子,民生馆就要上架婴儿车了,还有儿童自行车——喏,就是那前后有两个大轮子的车子,听说还会送配套的护具,有了那护具,小孩摔不坏,也就能用其他交通工具了。”

新元三年,忠勇侯府的钱夫人在京城公开举办了第一届轮椅大赛一事为京城百姓津津乐道,不少小孩也学着比赛里的专业技术飙车,结果那一年京城医馆治疗骨折骨裂的几率呈倍数增长,甚至还有把腿脚摔断的,摔到脑袋的……万幸是没有直接摔死人。

也是因为这事儿,都察院将忠勇侯钱德忠一家、钱夫人和钱夫人的儿子御林军副统领薛琅寰全参了一遍,说这轮椅大赛“玩物丧志”“带坏百姓不是生产只图娱乐”“百害而无一利”云云,被陛下以“因噎废食”“百姓安居乐业”“能娱乐大众便是一利”等等一一驳斥。

陛下不仅没有关掉轮椅大赛,甚至还细化了轮椅大赛的分组,分了竞速赛、花样赛、双人赛、团体赛等数个单元,不仅出台了相应规则,还设立奖金……于是每年的轮椅大赛都成为了京城的狂欢会。

不过陛下也为了避免再有小孩没分寸的玩闹至受伤,规定八岁以下的小孩玩耍危险系数两星以上的玩具、十二岁以下玩耍危险系数三星以上的玩具都必须有家长或专业人士在一旁陪同察看——轮椅是两星,自行车是两星半,滑板轮滑等则是三星及以上。

一开始轮椅售价不菲,玩的都是家境殷实的人家,而这些人家都不缺伺候的奴仆,所以有很多人觉得陛下设置的这项规定十分鸡肋,却不想没过一年,自行车便、滑板、轮滑等就相继上市,轮椅竟然成为了最平价的交通工具,如今官方售价不过三百钱,若是买仿造的或是二手的,还能省下一半,是京城寻常人家都买得起的。

然而有陛下的那条规定卡在那里,寻常人家父母亲人都要忙赚钱养家,孩子一般都是放养的,为避免麻烦,玩轮椅都是在家中或村中玩,再怎么闹腾也不会闹腾到京城主干道上,不然很容易被城中巡防的御林军逮住。

顺便一提,民生馆就是九添一旗下专门售卖科学院研究出来的东西的店铺,陛下为了不与民争利,规定没样物品的上新时间只有半年,这八年时间凡是有兴趣都可以交百文钱免费到店中找老师学,包教不包会,最后能做成什么样子全看他们自己。

百文钱对于学艺来说代价约等于无,要知道这个年代的学艺拜师和给自己认了个爹也没什么区别,不仅要当牛做马,逢年过节要叩拜慰问,还没有工钱,且基本就等于一辈子就被锁在那地儿,师父不让走他是不能离开的,否则就是背叛。

有很多无良师父找徒弟,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故意不好好教,只享受被当爹伺候的感觉。

民生馆这一做法动摇了师徒父子的绑定关系,无形之中打破了工匠垄断体系,降低了学艺的成本。有人对此山呼万岁对陛下生出无限恭敬崇拜,相同的也有些人觉得皇帝就是“何不食肉糜”,破坏市场坏境迫害百姓。

不过咱们这位陛下直接自我申明就是暴君,连御史们被一而再再而三的送走同僚之后都学乖了,规劝都是试探着来,最多说个两次,谁叫这位陛下记忆力超凡,听过一遍的内容能给你一字不落的背下来,比写得人还熟,若是重复上折子,会被直接打回去无限重写,直到不写这件事才能停止。

御史们都是被磋磨过的,可不敢过于造次,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连官身都不是的酸腐书生?那些人再有什么不满也只能关起门背地里小声蛐蛐几句,至于为什么要关起门来和小声,盖因这些年陛下施行的各种政策都是有利于大部分百姓的,他受到的推崇也就越来越多,若是被百姓们听到他们在蛐蛐陛下,高低是要挨一顿打的。

杜寅回京的一周都在逛京城,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从深山老林里爬出来的一样,看啥都觉得新奇,一不留神就把攒了半年的私房钱用光了。

到了好友约好的相聚日子,杜寅一进包厢就抓着柳固和刘正的手大说特说了一顿,末了还感慨道,“京城日新月异,也不知这些新奇的东西什么时候才能传入祁州。”

“莫说祁州了,江南都少见,这些景象也只有京城能瞧见。”刘正手中羽扇轻轻在胸前摇晃,微风将他蓄长的胡须吹起来,在空中调皮的手舞足蹈,莫名的有些喜感。

他看起来半点都不像是身居高位的吏部左侍郎,倒像是山中顽童一般的道长——他如今倒也确实是一个道长,新元三年,他因得罪了礼部尚书担心马上就要到的官员考核要出问题,想去万福寺拜一拜,结果神思不属中间拐错了道,爬着爬着竟然到了隔壁山。

要不是爬了好半天腿都抖了,结果还没看到庙,他都没反应过来自己爬错了山。他暗骂自己一声本想返身下山,却遇到一个蹦蹦跳跳的瞧着很无忧无虑的小道士,那小道士约莫十四五六的年岁,长相十分钟灵毓秀,尤其那双桃花眼,潋滟春光水波漾漾,瞧着就让人心头一颤。

别误会,刘正没有断袖之癖,他心头的颤动,主要还是因为这小道士长得很像一位故人,准确来说,是他的老师之一,大乾的开国之君周瑾安。

然而陛下此时应该在乾元宫批奏折,而不是在山中蹦蹦跳跳。

不过第二眼刘正就将这人和陛下彻底分辨清楚,两人除了长得像之外并没有其他相似之处,这小道士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愉悦快乐的气息,即便面上表情不丰富,也能瞧出来是个乐观之人,而陛下则是平和沉静的,像一汪深不见底的幽潭,无声的散发着自己的威压。

还有两人年纪一般大没错,但此人身姿匀称,眼神纯澈,一眼就能看出来在想什么,陛下则身长高于同龄人太多,十四五岁已经赶上成年人的个头,再加上他不怒自威的气势,瞧着比实际年龄大上几岁,很是稳重。

虽然不是陛下,但这么相似的容貌,很难说两人没有任何关系。

刘正不由地怀疑当年乾太后生的怕不是双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