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李老这一连串的话,完全没给王支山留一点余地。
王支山也只能无奈的看了高勇军和叶士钊一眼,显然,他也的确是尽力了。
毕竟局里已经主动提出减免任务了,足以证明诚意实足,但被拒绝实属是没想到的事情。
不过,李莫连这番考量也不无道理。
对一个一生要强的老人来说,减免任务,而被人背后议论,的确是难以接受的事情。
看样子,李莫连提出要十台日立进口挖掘机只不过是意气之言,他自然知道煤炭局不可能批给他十台日立挖掘机,才故意提出这样不合理的条件来堵煤炭局方面的嘴的。
“李老,支护体系改造对我们大云煤矿是利的,这次的喷射式混凝土支护一旦试点成功,会大大减少我们在支护体系的投入,而且稳固性提升极大,至少能让矿洞坍塌风险降低一半以上!”
“这也是造福咱们职工的大好事啊!”
“您虽然会耽误几天生产,但这也是为了职工着想,安全第一,怎么都值得咱们尝试一下啊。”
高勇军不死心的还想跟李莫连争取一样。
李莫连却只是摇头:
“安全生产是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我自然是知道的。的确不是我不支持你们的工作。”
“国家要发展,你们这些搞技术的要革新,要试验,要搞试点工作,这些我都懂,平时你们要搞什么试点试验的,我也绝对支持。”
“但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耽误生产就是不行啊。”
“你知道,现在全国上下一盘棋,每个单位多少产量,多少任务那都是计划过的。”
“一旦我的生产任务完不成,影响的可是整个计划产业链,为了搞试点,影响国家的计划规划,这么大的责任,我担不起啊。”
李莫连口中的计划产业链指的是那个时代的计划经济,1978年,那时候还属于全国一盘棋,所有的产业都按照计划生产、消费的时代。
不仅老百姓的依食住行都要依靠粮票、布票等计划消费,各企业也需要按照计委发布的计划任务进行生产。
像李莫连这样的老一辈国有企业家,有着极高的觉悟性,所以,那时候,上至领导,下到普通工人,都以完成计划任务视为最高荣誉和使命。
李莫连年年都是江城区的生产标兵,这话在后世听来或许有几分难以理解,却是那个年代实实在在的朴素情怀。
李莫连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高勇军不由叹了口气,退了下来。
的确,如果要让大云煤矿以牺牲完成生产任务来配合支护体系改造,他自己也觉得这样的要求似乎有些过份了。
“你们要是不着急,等我们赶上生产进度,有了富余时间,再配合你们做支护试点,我肯定没问题。”
“当然,你们要是能给我弄来十台进口挖掘机,别说十台,就是能给我弄来七台八台的,你们这个改造任务我也一定接了。”
“就算没有进口机械,如果你们能改良我们现有的机械设备,把故障率下降那么一两成,我也能给你们凑出搞支护改造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