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翰林图画院名词解释 > 第五十九章 三进庐山功成(第5页)

第五十九章 三进庐山功成(第5页)

三进庐山,王希孟没有得到陛下的旨意就偷偷去了庐山,陛下肯定不满,回去免不了重罚。而希孟之所以抗命仅仅是因为他半路上又有一处想不明白的地方,想回去再看看。好大的胆子,这个画疯子,说出去谁信?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只为了画面精益求精,完美主义。但这行为也非常的王希孟。

“他在哪儿?我得跟他谈谈。”

这段时间希孟心无旁骛、快马加鞭的画,有如神助,再去看时候,草稿多的能堆起来,屋子里能摆放的地方全都摆满了,挂上墙和架子。室内烛火晦明不定,少年人的脸上泛着满足,他走出屋外,月光皎洁无暇,映照在脸上。远远的知命看见希孟独自坐在院中看月亮,一肚子的话就又憋了回去。

知命抬了抬头,今晚月色好极了。

她将手里的两个酒壶递给希孟一个,希孟莞尔:“像不像苏东坡去喊张怀民一起看月亮的晚上?”

希孟笑笑,淡然如松的样子;“世人皆知怀民亦未寝,那你知不知道苏轼为什么赌张怀民没睡?因为张怀民刚贬官到这里,而苏轼是了解被贬的滋味的。他怕张怀民愁绪太多,故意过来找他。”

原来如此。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真美啊!这么美的月亮,天涯共此时。”希孟并不意外知命的到来,莞尔一笑,伸手去接过那酒壶,二人默契的轻碰了下。

“很久以前,我听人说起过一句话,日月更替,斗转星移,时间长河当中,所有色彩都会逐渐褪去。”顿了顿,知命又道:“眼下这情景倒是让我记起咱们在图画院偷偷喝酒的情景,你还有印象吗?”

“怎会不记得?那时候崔子西一喝就脸红的像煮熟的虾,然后易元吉的那只小猴子还会跑过来自己找吃的,阿厚会故意借着酒劲儿说荤段子……”希孟突然语塞,说不下去。

千百年后,九州一色,也依旧会是少年们的霜。

半晌,两个人谁都没说话。月亮终于从云里探出了头,那云行的很慢,月光下,投影那么黑,像是有看不见的怪兽藏在树影后面。

“你小姨回去了吗?”知命喝了一口酒。

“应该没有吧!小姨说要修坟冢,需耽搁些时间呢!”

“我想把庆之的猴儿托付给了小姨。”

“好。”

“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已经有眉目了,这几天就动身。”

“我先走了。”知命晃了晃半空的酒壶,起身准备走。

“知命,等等,我有话想问你。”

“你问。”知命回身看着希孟。

“大家总说我是神童,我拿到的剧本可能在世人看来是最辉煌的那本,但每每我承担剧本带来的痛苦时,我恨不得把剧本撕碎,把自己焚烧,我不要当胜天半子,做个灰飞烟灭。”

知命哑然失笑:千百年前,千百年后,我们感知后代的感受亦被前人感知,代代如此。因为无论是千百年前的雕梁画栋还是千百年后的高楼大厦,人的本质都是一颗温热的心。

知命不知道作何回答,从前书本上遥远刻板的《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到如今有血有肉和她同窗的王希孟,同甘苦共患难的伙伴与知己,她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回复。

“你也身不由己,又怎会知道答案?你能听我说出来,当我的倾听者,我亦感激不尽。”希孟大口的喝了一口酒,那酒顺着脖颈、衣领滑下来,酒香四散。

希孟扔了酒壶,几步走过来,双手抓住知命的手腕:“李唐夫子告诉我,‘味象’之‘象’,即为自然山水画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岸一崖、一亭一台。山水有质而灵趣,山水有实在形体,乃至美之‘道’。圣人眼见山水之象,心怀人生、天地、宇宙的观照和体察。‘象’和‘道’来自天地自然,乃‘天人合一’。”

“是以我认为‘澄怀观道’就是以澄清、空明的胸怀,在自然山水中见出宇宙的生命;而“澄怀味象”既要欣赏山水之形体,又要体味他们的灵趣。是从前你说过的‘搜尽奇峰’,也是李唐夫子说的‘澄怀味象’,也是弥勒说的‘澄怀观道’。统统都是。”

“你说慢点,我有点跟不上了。”

希孟松开手,自顾自的言语着:“我从前被技法困住,总是在纠结用了哪些皴法?用了什么勾线技巧?好像用对了方法就会成功,这都是技巧,行不行?行,但这是术。如果想达到更好水准,就要遵从道,澄怀观象。”

知命若有所思:很久以前看过李连杰演的张三丰,到最后忘记所有的招式就是最厉害的时候。希孟应该也是这样吧?

“那些山水不是我生命中的过客,我才是山水生命里的万古微尘。”

而我,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