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和大强看了,只是说小,别的都没想法。
陆柳还跟他们说了这几个月摆摊的收获,他说:“天冷了,你们在山寨里收些皮料子做的背心、护膝、手套、帽子。这次不去码头卖,我在书院附近吆喝吆喝。这些书生久坐不动,皮料子防寒,他们也舍得买。皮靴也要。”
大强的心又热乎了。摆摊也能挣钱,皮料子也能挣钱。
他这次过来,还给陆柳一家捎带些了蜂蜜。都在罐子里装着。
这次是送人的,下个月他一定抽空来见识见识所谓的大集,到时多带些蜂蜜来,厚着脸皮问问陆柳,看能不能卖出去。
要是可以,他也有个攒钱的门路了。
他们晚上在家里住一宿,晚间吃饭,贺青枣不敢过来,赵佩兰就叫他到陆二保和王丰年那里去。
王猛眼尖,问了一句,陆柳说:“他是我请的帮工,以后就住铺子里的。还差两天开业,就在家里吃个饭。”
王猛便不问了。
家里多两个人吃饭,两个小宝的眼睛都往他们身上瞧,眼里都是好奇。
把他俩送到王猛和大强怀里,他俩又闹着要走,不给抱。
席间再聊,就说说孩子。
元元是最大的,性子随了姚安,平常最爱听人叽叽咕咕的聊天,也是个小话痨,成天咿咿呀呀的,自说自话,开心得很。跟他回上一句,他能乐半天。偶尔也能蹦跶出几个他们能听懂的字词,看着像是会说话了,让他继续说,又不大会。
天天要小一些,说不好性子。王猛觉着他家孩子挺乐呵的,笑起来甜甜的。可惜,样子像他更多,不然会漂亮些。
孩子挺好带,爱笑不爱哭。有点懒,不喜欢动弹。
黎峰说起孩子,有些头疼。
小麦不爱抢,却会表达,想要什么,手指着嚷嚷两声,大人知道,就会给他。
壮壮不爱说,平常瞧着没需求,就爱跟小麦玩。玩的时候挺黏着小麦的,要把他俩分开,壮壮能闹半天。但小麦要什么,他一看,就要抢。新买的总是不好,非要小麦手里的那个。
黎峰说起他,眉头都是皱着的。
大强比较实在,出了主意。
“哪天你们有空,弄几十个小玩意儿到家里。先给小麦,壮壮要抢,就让他抢去,你们再给小麦新的。他抢多了,发现小麦一直有好的,就要累了。教孩子就跟教小狗一样,这时候听不懂话,哪有那么多愁的?想法子教一教就好了。”
等壮壮会说他想要什么的时候,要等一两年,太久了。
现在看着,他就是黏着小麦,不喜欢跟小麦分开,也不喜欢小麦玩别的。那就弄点两个人玩的玩具,让兄弟俩一起玩。
黎峰听到壮壮是黏着小麦,眉头舒展了些。
要是这样就好了。这样的话,他教起来就知道怎么办了。
依着大强的法子,他买些小玩意儿,也弄些兄弟俩能一起玩的玩具,一样样试。看壮壮是不是真的黏着小麦。
饭后,兄弟几个还聚着聊了会儿,说说山上的趣事,也讲讲路上的事。黎峰听着乐呵,让他们回去问问寨主,今年过年,要不要玩一场,弄个彩头。到时他们商号会出资,让大家过个好年。
大强和王猛都答应了,还想打探打探是什么好彩头。黎峰不说。
王猛也给他们捎带了些东西,是陈酒做的,拿了盐炒芝麻,这个写了炒制法子,说配馒头好吃。再有一封信,给陆柳的。上头写了些煨汤的小窍门,是陆柳问过的。
还有两个大的羊毛睡袋。孩子长了一岁,以前的睡袋小了,今年又冷了,继续睡羊毛睡袋,抱着出去玩都暖和。
次日清早,他们在家里吃饭,晚一些回码头,跟着陆柳和黎峰,看看摆摊的盛况。
附近的书生少了些,对于整个书院而言,考举人的是少数,生意能照常做。
包子馒头少蒸两笼,鱼汤和杂菌汤则随着气温降低,要多做一锅才够卖。
热乎乎的馒头包子少了些,超级小馒头却卖得极好,很多书生都愿意买来当零嘴吃。陆柳定下铺面以后,都跟他们说了要开铺子的事,这几天连着吆喝,跟他们说了暗号。
到时来铺子里,说个“吃得饱,吃得好”,他就给人送一个咸鸭蛋吃。限开业前三天。
这是他自己想的法子。他第一次脱离哥哥走过的路,往前摸索着踏出了一步。好不好的,他暂时不知道,说出来以后,他心里盼着,脸上笑着。
大强和王猛都跟黎峰说:“你夫郎变化好大。”
黎峰看得见,让他俩也努力奔一奔。
“夫夫俩齐心,把劲往一处使,辛苦几年,以后就享福了。”
他俩笑眯眯点头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