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彧没有避开尉迟乙的意思:“说吧。”
小宫女已经跪下来,只能硬着头皮说:“奴婢无意间听到,内侍省……黄内侍要……要联合右羽林卫谋逆,奴婢听到他们商议……商议要在武举当日,对陛下行刺。”
武举当日,京城十六卫为了保障安全,大部分都会去武举的考场,尤其是皇帝的心腹尉迟乙会作为考官提前去考场,如此一来,苏彧身边的人反而不多。
根据小宫女的说法,自从苏彧登基之后,完全没有重用宦官的意思,内侍省的黄内侍惊恐地发现,宦官被隔离在权力中心之外,曾经尝过权力甜头的他着实不甘心,他又是被刘三恩一手提拔起来的,本来就对苏彧怀恨在心,如此一合计,黄内侍决定联合右羽林军中那些效忠刘三恩的人,在武举那日杀苏彧。
“哦?那他们杀了朕之后,要立谁当皇帝?”苏彧饶有兴致地问。
小宫女没有停顿,接着说:“他们说,之前陛下带到宫中的那个异瞳是先皇的子嗣,可立他为帝。”
苏彧十分和蔼地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小宫女怯生生地抬头看了苏彧一眼,羞红着脸迅速低下头去:“奴婢叫清梅。”
苏彧垂下眼眸,小宫女长得不算特别出众,但胜在青涩,看着像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惹人怜爱,也叫人很难去设防。
她笑了笑,让清梅先出去,等清梅一出殿门,她就立刻让尉迟佑跟踪上去。
尉迟乙这会儿才察觉出清梅的不对劲:“陛下是觉得这个宫女有问题?”
苏彧点点头,问尉迟乙:“如果只是无意中听到,会对内情这么了解吗?”
哪些人参与、什么时候动手,甚至连事后立谁当皇帝,都一清二楚,这可不是无意间能听到的。
尉迟乙皱起眉头,但是谋逆之事听上去也不像是假的……
苏彧肯定了他的想法:“不过,她所说的那个什么黄内侍联合右羽林军中的一些人想杀朕,这件事大约是真的。”
尉迟乙单腿而跪:“臣这就去右羽林军中揪出谋逆之人!”
刘三恩死后,是他接手的右羽林军,由于时间尚短,所以右羽林军中还有不听话的人,但是尉迟乙练兵是有一套的,这段时间训下来,右羽林军中大部分人是服他的,他要找出那个叛徒,并不是难事。
苏彧在殿中踱了几步,像是在思索什么,过了片刻,才开口:“你把人找出来之后不急着动手。”
“陛下,万不可拿自己冒险。”尉迟乙跟在苏彧身边有一段日子,虽然猜不到苏彧具体想要干什么,但凭直觉,苏彧想做的事有些危险。
苏彧摆摆手,笑着说:“放心,朕不会乱来。”
只是这是一次打破现在官场布局的大好时机。
李见章死了以后,三个宰相变成了两个宰相,但是世家和文官之间依旧保持着巧妙的平衡,谁也不愿意率先打破这个格局,就让她这个皇帝很难办了,她需要一个突破口,让整个官场动起来,最好世家和文官斗得你死我活,她就能悄咪咪地先把她的军队发育起来,以及有精力找人搞装备和武器。
她手里的军队强盛了,她的腰杆才能挺得直一些,也才能真正开始她想要的改革。
“那……这件事要告诉谢舍人吗?”尉迟乙问,上次在玲珑楼演戏时,他就看出来谢以观这小子比他贼、比他心眼多。
苏彧想了一下,摇摇头:“暂时不告诉他,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谢以观依旧天天来见苏彧,但是他敏锐地察觉到苏彧和尉迟乙似乎在筹划着什么,苏彧那里他自然看不出什么破绽,主要还是尉迟乙。
尉迟乙脸上的笑容比往常少了不少,面容也要严肃一些。
谢以观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外面都说他和尉迟乙是皇帝的两大亲信,但是显然皇帝和尉迟乙更亲近,筹划事情也瞒着他。随即他又想,一个帝王自然不可能全心全意信任旁人,他干好自己该干之事就行。
日子一天天过去,虽然早朝换了时间,但是夏日炎热,苏彧坐在龙椅上依旧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整天听着百官吵架而昏昏欲睡。好在七月流火,天气渐凉,众人期盼的科举会试的日子也终于来临。
这一日,进士、明经科的会试、工科的会试以及武举会试同时举行,京城里的禁卫军分了四波,各个考场一拨人,还有左右金吾卫也加强了京城内的巡逻,倒显得皇宫里人少了不少。
苏彧难得起了个大早,换上常服,准备前往武举会试的考场。
萧落听说苏彧不带他,匆匆赶过来,委屈地看着苏彧,“陛下为何不带臣?”
苏彧先是指了指左边的尉迟佑,又指了指右边的高岚,表示左右都有人了。
萧落:“……臣可以在后方保护陛下。”
苏彧婉拒:“朕是要去武举考场,身边肯定要带威风一些的侍卫。”
萧落看向尉迟佑,尉迟佑挺了挺胸脯,虽然比他年少,但是看着比他结实,他再看向高岚……高岚比尉迟佑还要结实。
萧落:“……那陛下为何要留臣?”
苏彧说:“押着你打工修御书房。”
萧落:“……”苏彧说的太理直气壮,以至于他竟也有些怀疑,皇帝她没有那么多心眼,单纯就是想他还钱。
然而下一刻便生了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