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美人谋律 > 第421章(第2页)

第421章(第2页)

“今朝廷,经十馀年休养,兵备充足,河西的隐患,请求陛下尽早根除。”

“燕王乃关中军之首,以燕王的威望,就算兵解,也能一呼百应。”

群臣们恐惧这位边关大将,除了夺权,更有要其性命者。

皇帝打压关中军,便让群臣以为,李瑾也会对燕王动手。

“桓冲起事,为何要以燕王之名?”李瑾开口道,“正如你们所说,以燕王的声望,若真要起事,何须藉助桓冲之手。”

“桓冲密见燕王,乃燕王传召,此举便十分可疑,桓冲起事更是证明了此事。”

“无论桓冲所言真假,他都是燕王曾经的心腹部将,燕王拥兵自重,如若继续放任,则人心不稳。”

“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群臣齐奏。

李瑾望着满堂朱紫,如今的朝廷,女官已占得一席之地。

中书侍郎赵砚书欲开口,却被一名绿袍女官抢了先。

天授七年时,皇帝于御史台设左丶右司谏,掌规谏讽谕,从七品上。

女官便是左司谏,并且看着年岁不大,眉清目秀,“桓冲以燕王的名义起兵,但是起兵至今,河西的兵马却丝毫未动,这说明是雍州刺史桓冲不愿交出兵权,但又自知无力抵抗朝廷的打压,所以才想用这样的方法,来迫使燕王与之合谋,如果朝廷真的出兵河西,那么就正中桓冲的计谋。”

“漠北突厥虎视眈眈,燕王不但为国朝一统立下汗马功劳,且成功击退突厥,使其臣服,如今战事刚刚停歇,朝廷就因为一个刺史的遥言而质疑功臣,倘若真的因此除去燕王,天下人会如何看待朝廷,边关将领又是否会感到寒心,而致使将来无人敢效忠于朝廷与陛下。”

“对于如此这般功勋的臣子,朝廷夺权便罢,竟还有人谏言陛下狠心铲除,忠臣良将得此下场,国家焉能长久?”女官最后几句大胆的话震惊了整个朝堂。

“左司谏,这里是朝堂…”

“正因为是在朝堂之上,所以天下事没有什么不能言的。”女官当即打断道,“若有,那也只是你们心虚。”

群臣哑口无言,赵砚书欣喜的看着这位女官,有少年之朝气与轻狂。

“好了,雍州距离长安,仅百里之遥,当务之急是平定雍州之乱。”李瑾发话道。

“是。”

自天授八年后,及第的女官越来越多,对于这个生面孔,赵砚书有些想不起来。

“左司谏。”一名宦官叫住了绿袍女官,“请留步。”

女官回首,宦官退开一步,她这才发现是中书侍郎赵砚书唤的自己,“下官见过赵相。”

“御史台的司谏。”赵砚书看着女官,“有些面熟,是否在近些年的传胪大典上见过你。”

女官抱袖弓腰,回道:“下官是天授九年的榜眼,金陵李幼宜,今年刚刚调入御史台。”

“李幼宜。”赵砚书眼前一亮,“天授九年的榜眼,怪不得如此熟悉,当真是好名字。”

“自朝廷开始对关中武将施压,群臣的声音便也逐渐一致,你一个新上任的司谏却说出了不一样的话。”赵砚书看着她又道。

“说话的大多都是文官,国朝的文武向来势如水火,尤其是陛下即位之初,武将的地位超过了文官,文官遭到打压,自然心有不甘,如今有了机会,便想要扭转这个局面,下官是新人,不懂党争,只知道燕王的忠心。”李幼宜低头回道。

“哦?”赵砚书好奇了起来。

“下官是金陵人,曾亲眼目睹燕王破齐,率军入建康,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而那个时候,今上便已在燕王身侧,下官想,这份情谊,应比权重。”李幼宜解释道,“或许在燕王心里,谋得权力,夺取天下的真正原因,是陛下。”

听得李幼宜的话,赵砚书回头看了一眼朝堂,“国朝能走到今天,全靠君臣之间远在权力之上的信任,这是世间,最为难能可贵的。”

※※※※※※※※

天授十年八月,桓冲谋反失败,死于乱兵之中,皇帝下令,将所有叛贼的头颅悬于长安城下,警示地方诸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