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美人谋短剧 > 第412章(第2页)

第412章(第2页)

开道的禁军整齐划一的从明德门进入长安城,朱雀大街的御道两侧挤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大雪之下,冒着寒风山呼万岁。

然而天子车架中端坐着的,却是一个女子,并且是结束三国纷争,统一九州,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实际掌权人。

平阳公主的名声,多年前便已传遍九州,但多是以性格手段与容貌广为人知,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公主,做到了楚燕齐三国历代君主都没能做到的一统,以女子之身,站在了权力的最顶峰。

百姓们无不为之震惊,同时也感到十分困惑,因为这已超出了他们的理解,在这个人人都遵守男强女弱的时代,平阳公主的做法,太过于异类。

她打破了由男人们所定制的规则,也让世人有了重新的认知。

但文人们却将她比作吕后,写下文章来谴责与抨击。

随行的禁军很快就接掌了皇城与宫城的宿卫,天子的仪仗从朱雀大门进入皇城,文武百官则从两侧偏门入内,再经承天门进入宫城。

长安城内的皇宫,在燕王宫的基础之上扩建,其规模要比楚京宫城大上数倍,光是城阙,便高大宏伟不少。

是夜,章和二年冬,平阳长公主以天子之名,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并对关中诸将再一次进行了嘉奖。

在厚赏之下,诸将纷纷举起酒杯走到承天楼下拜谢,并对平阳公主表示忠心,“我等誓死效忠长公主,佑我大楚,千秋万世。”

武将们的忠心,却引来了文臣的议论,“臣子要效忠的只有君王,平阳长公主虽临朝称制,却只是作为辅政,天子虽年幼,但却是正统之君。”

“这些刺史,莫不是与武安侯一样…”

自以为忠正的保皇一派官员,一直以来,都是碍于平阳公主的威压,以及顾及承明殿之变的惨状而隐忍着。

随着平阳公主开始尝试推行新法,并打压门阀士族时,他们便越来越恐慌,也越来越不满。

他们压低着声音,因为对平阳公主的执政带有偏见,所以就连揣测都带着恶意,而从未认可与承认过,平阳公主的功绩与能力。

“平阳公主可是薛妃所生,当年的薛妃,让多少人向往,而平阳公主之貌,远胜薛妃,当年的巴陵侯之子与宜城亭侯之子,都是何等的天骄,不也锺情于平阳公主,更何况这些没有出身的武将呢。”

“想想数百年前的宣太后,为秦灭义渠所做,女子想要掌控男人,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

“若是这样,倒真有些手段。”

除了对武将的嘉奖,平阳公主又当众赏赐了中书舍人赵砚书,及一众筹备迁都有功的文臣。

随着夜深,酒过三巡之后,宴上的文武官员因赏赐而起了争执。

从楚京搬迁到关中的一些士族,对关中的风气颇有微词,尤其关中武将多为粗俗,且不尊礼法。

而性子直爽的将领,听到这些文臣的议论,毫无顾忌的当面回怼。

“老子在前线拼杀时,你们还不知道躲在哪儿哭呢!”

“行军打仗难道只靠一腔热血,没有后方的安稳,何来前线的得胜?”

“襄阳城破的时候,我可是听说,楚京的官员几乎都跑光了。”

听到襄阳之战,许多大臣都陷入了沉默,明知毫无希望,能留下来赴死的,的确没有几人。

“而我们在前线的粮草,几乎都是征战而来的,你们…”

“够了!”平阳公主听到争执,于是开口调和,“于我大楚而言,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不可或缺的肱骨,同时我也希望诸卿可以明白,漠北的突厥虎视眈眈,只有将相和,才能不惧外来的强敌,国家才能实现真的安宁。”

“谨遵长公主教诲。”如此,争论的文武官员方才罢休。

但朝廷文武对立的局面,却并未因此而止。

夜宴结束后,一众将领前往了武安侯于长安的赐宅拜访,这群武将,大多都是萧怀玉一手提拔的亲信与心腹,跟随萧怀玉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比起忠君,他们更愿听从于萧怀玉。

而这一幕,恰好被几个文官瞧见,武安侯在关中的势力,让这群文臣十分隐忧,尤其是之有嫌隙的中书侍郎贺昭文一派。

而朝中的矛盾,不光是文武对立,还有平阳公主当初在西京对官制的改革,本在内廷的女官,代替内侍省的宦官进入了前朝尚书下的六曹,执掌文书。

虽只是做些杂事,但却引起了群臣的恐慌,若说新法只是一个试探,那么改制便是预示着正式推行。

这让群臣们瞬间惊醒,平阳公主要的,不仅仅是江山社稷,而是想通过手中的权力,改变整个天下,改变几千年的旧制,改变他们所制定的规则。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