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修炼心灵的书籍 > 宽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第1页)

宽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第1页)

宽容是什么?美国前总统林肯曾做过很恰当的诠释。林肯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他说:“消灭敌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们变成我的朋友。”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宽容要以退为进、积极地防御。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多一些宽容,人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爱心;人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

宽容,人生难得的佳境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的话虽然浪漫,却也不无现实启示。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夜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当没有缘分的“对手”,出于内心的丑恶,在你背后说坏话做错事,此时想伺机报复,还是宽容?当你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令你伤心的事情,此时你想从此分手,还是宽容?冷静地想一想,还是宽容为上。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不然,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

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这种宽容,指的是对于子女或别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过失、过错采取适当的“羞辱政策”,有效地防止事态扩大而加剧矛盾,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大量事实证明,不会宽容别人,亦会殃及自身。过于苛求别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由于内心的矛盾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于解脱,极易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诸如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过量分泌,引起体内一系列劣性生理化学改变,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等等,并可伴有头昏脑涨、失眠多梦、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烦意乱等症候。紧张心理的刺激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加人的紧张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贻害身心健康。有的过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酿成祸端,造成严重后果。而一旦宽恕别人之后,心理上便会经过一次巨大的转变和净化过程,使人际关系出现新的转机,诸多忧愁烦闷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智者宽容大度

在遇到矛盾或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时,智者会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人都会有失误,你不必自责……”;而愚者则会吼道:“你是怎么搞的,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下次再迟到,就不要来上班了……”

智者显示了宽容大度,与愚者所做的锱铢必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宽容大度换来的会是感恩戴德,而锱铢必较得到的却是恼怒愤恨。

宽容大度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宽大为怀,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是豁达的表现,更是一种人生的至高境界,智者往往追求这种境界,总会赢得人们的赞赏和拥护。世界由矛盾组成,任何人或事情都不会尽善尽美,如果一遇到不愉快就不放过别人的小小过失;非但抚不平自己心中的伤痕,还会将自己和别人一同捆绑在“争吵的战车”上,无休止地争斗下去。

历史上,懂得宽容他人过错,成就大事业的人是举不胜举。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有一次宴请群臣,要大家不分君臣,尽兴饮酒作乐。正当大家玩得高兴时,一阵风吹来,灯火熄灭,全场一片漆黑。这时,有人乘机调戏楚庄王的爱姬,爱姬十分机智,扯下了这个人的冠缨,并告诉楚庄王:“请大王把灯火点燃,只要看清谁的冠缨断了,就可以查证谁是调戏我的人。”群臣乱成一片,以为定会有人丧命。可是,楚庄王却宣布:“请大家在点燃灯火之前都扯下自己的冠缨,谁不扯断冠缨,谁就要受罚。”

当灯火再燃起来的时候,群臣都已经拔去了冠缨。那调戏爱姬的人自然无法查出。大家都舒了一口气,又高兴地娱乐起来。

两年以后,晋军进攻楚。这时,一名将军勇往直前,杀敌无数,立了大功。楚庄王召见他,赞扬他说:“这次打仗,多亏了你奋勇杀敌,才能打败晋军。”这个将领泪流满面地说:“臣就是两年前在酒宴中调戏大王爱姬的人,当时大王能够重视臣的名誉,宽容臣的过错,不处罚臣,还给臣解围,这使臣感激不尽。从那以后,臣就决心效忠大王,等待机会为大王效命。”

任何一个想成就一番大事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都必须克己忍让,宽容待人。如果都像《三国演义》中的周瑜那样心胸狭窄,总是产生“既生瑜,何生亮”的思想,又如何能与人合作呢?

在宽容大度这方面,曹操堪称典范。曹操不仅能够与身边的人很好合作,甚至还能不计前嫌、化敌为友。

公元200年,曹操的死对头袁绍发表了讨伐曹操的檄文。在檄文中,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被骂得狗血喷头。曹操看了檄文之后问手下人:“檄文是谁写的?”手下人以为曹操准得大发雷霆,就战战兢兢地说:“听说檄文出自陈琳之手。”曹操于是连声称赞道:“陈琳这小子文章写得真不赖,骂得痛快。”官渡之战后,陈琳落入曹操之手。陈琳心想:当初我把曹操的祖宗都骂了,这下子非死不可了。然而,曹操不仅没有杀陈琳,还委任他做了自己的文书。曹操还与陈琳开玩笑说:“你的文笔的确不错,可是,你在檄文中骂我本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骂我的父亲和祖父呢?”后来,深受感动的陈琳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使曹操颇为受益。曹操的儿子和侄子都先后死于张绣之手。但是,为了打败袁绍,曹操主动放弃过去的恩恩怨怨,与张绣联合,并封张绣为扬威大将军。他对张绣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张绣在后来的战役中十分卖力。

正是由于曹操能容人之过,所以许多良将谋士纷纷来投奔他,使他的势力日益壮大。相反,袁绍当初比曹操的力量,可谓兵强马壮,实力雄厚,但由于他反复无常,锱铢必较,对部下小小的失误动辄处斩、收监,致使人心思变,好多有眼光的人才舍他而去,转投曹操,因此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得丢盔弃甲,如丧家之犬。

心灵智慧:批评和埋怨别人任何一个傻瓜都知道该怎么去做。理解和宽容他人却需要修养和自我控制。

爱是永远的宽容

两个人由相识、相知,到相恋、相爱,最终携手走向爱情的归宿———婚姻的殿堂,心中无不怀着甜蜜的憧憬、美好的期待。他们在想象之中勾画着未来的生活,哪怕最隐秘的细节、最不易窥测的角落,都被描绘得婀娜多姿、美妙绝伦,连最平凡琐细的生活,也被完全彻底地审美化了。他们陶醉在两个人的世界里,仿佛彼此是对方的上帝。而爱情,成了他们面对生活、主宰命运的唯一钥匙。在过来人眼中,他们是两个甜蜜的傻瓜,因为此时他们还不完全理解婚姻是什么、生活意味着什么。

然而时间的巨手可以钝化感觉、磨平记忆、改变一切。原本使人心旌摇荡的,如今却叫人无动于衷;原本让人铭心刻骨的,现在却使人麻木不仁。连那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个美妙瞬间,都变得模糊、淡漠了。是的,时间改变了世界,时间也改变了我们的感觉。不是因为才华横溢才嫁给他么,怎么越看越觉得这个人除了才华一无所有?不是因为风度翩翩才倾心于他么,怎么越看越感到这人浑身上下都是虚头巴脑?不是因为气质超群、身材出众才非她不娶么?怎么婚后不到一年便觉得这个人形容猥琐、俗不可耐?不是因为心地善良、不慕钱财才对她感念不已,以为今生终于找到了理想中的爱人么,怎么孩子刚一出生这个人就变得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原本心仪的东西,如今似乎都走向了反面:性情稳重成了老气横秋,性格活泼成了疯疯癫癫,风流倜傥成了拈花惹草,热爱艺术成了老不正经,连身体健壮也成了笨手笨脚,身材苗条也成了不够性感,大眼睛是大而无当,小眼睛是鬼鬼祟祟,有业余爱好说你不务正业,没有业余爱好说你缺乏情趣,下班早回家说你不像个男人,下班不回家说你不顾老婆孩子,挣不到钱说你是笨蛋,挣太多钱说你肯定不是好东西,管孩子说你婆婆妈妈,不管孩子说你没有家庭责任感,提拔了说你是马屁精,没提拔说你狗屁本事没有白混了十几年,朋友多了说你狐朋狗友整天不着家,朋友少了说你孤家寡人像个丧门星,对长辈孝敬了说你永远像个三孙子,对长辈不孝顺又说你没良心,看见女人不回头说你假正经,见着女人总回头说你不正经……

生活就是这样,每天都在发生有形无形的战争。说起来鸡零狗碎、鸡毛蒜皮,说多了还叫人笑话。然而每个人都在生活的粗俗和琐屑之间经受考验。新潮男女难以忍受此中的磨难,叹息一声“怎么会是这样?”便互道“拜拜”,从此天各一方,独自潇洒去了。趁着年轻还有资本,他们拼命地消费自己,待到人老珠黄,也就心平气和,认可“生活的平庸”了。比之前辈,他们不乏洒脱快乐,但在频繁的探索与转换之间,他们很难深入体会生活的艰辛与美好。与他们一同笑过的人,他们很快忘记他;与他们一同哭过的人,他们也很难长久地记得他。只是到了人生的暮年蓦然回首,他们才似有所悟,但很难说一句无悔今生、笑对所爱。

宽容是一剂精神补品

宽容,对人对自己都可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获得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子女、对配偶、对老人、对学生、对领导、对同事、对顾客、对病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宽容,它往往折射出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学会宽容,需要自己吸收多方面的“营养”,需要自己时常把视线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上。否则,一个缺乏现代文明阳光照射的贫儿,当被人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当然,宽容决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必须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对于绝大多数可以教育好的人,宜采取宽恕和约束相结合的方法;而对那些蛮横无理和屡教不改的人,则不应手软。从这一意义上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乃是应取的态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