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槐来太医院是男装来的。年纪小扎个啾,都以为是个小男娃。太医们,平常见到的贵族的小男娃,很多比沈槐都秀气。所以也没有人怀疑。中午回国公府的马车上,三爷跟沈槐说了一下,药方没问题。别的没有多说,沈槐也就识相没有问。半晌,三爷蓦地又开口道:“你与蓝医正很熟吗?”“嗯,太医院除了阮院正和阮院正的徒弟,跟蓝医正最熟。”“他那个古怪的性格,倒是跟你合得来?”“蓝医正不古怪~他只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药理上,别的方面放得少~”“哟~看来真的很熟啊!立马为他辩驳,也是你这小东西也有点奇怪,物以类聚。”“嘿嘿,是有点儿~”沈槐内心翻了个白眼:你才是物,你全家都是物。收回昨天要以身相许的想法~下午三爷把沈槐喊过去把脉,问沈槐功课咋样了,稍微考了一下。沈槐还挺开心,觉得大部分都答上来了。学霸齐三爷:看这孩子表情还有点自得,真是不怎么样~!沈槐来国公府后,隔一段时间来给三爷号脉的时候,三爷都会稍微考一下。以前都是考考拉到,这次考过之后还说了句:“药方开得还可以,功课一般啊~”沈槐心想:一个学了安身立命,一个是了解一下,让自己在这个时代不掉队。这能一样吗?“日后加倍努力,争取下次三爷考我时比这次好~!”管他呢,先给领导把口号喊起来。沈槐瞄了一眼三爷那个眼神,感觉手上有戒尺,立马能打过来。过了两日,沈槐去侯府的时候,先跟管家打了声招呼,然后去看望了那两姐弟。小孩儿已经好了,消瘦的脸上两个眸子亮亮的。姐弟俩脸上都脏兮兮的,弟弟套着沈槐的棉袄。看见沈槐就作揖,恭敬地喊:“恩公好!”沈槐哭笑不得,摸了摸孩子的头。沈槐带去了去年的旧棉袄。路上,又去平民区的成衣铺子,买了两身符合姐弟身量的,冬衣鞋袜带过去了。另外各买了两身里衣,各买了一身单衣,又带了一些吃食过去。又问那个姐姐:“姑娘可有什么活计,是特别擅长的?”姐姐思虑了半晌,回道:“小恩公,真是感激不尽~我在家时,绣工在府里是数一数二的。另外我还会裁衣,我做的吃食也很不错。”“好,我有数了,你们这会儿吃点东西~吃完东西,换上合身的衣服,我带你们去找管家大伯。”少女激动坏了,赶忙拿出鸡蛋让弟弟吃。沈槐一看,还是那天留的鸡蛋。“我今天也带了,你也吃个鸡蛋,不然看着不精神,影响看工~”姐姐这才也吃了个鸡蛋。看弟弟的吃相,应该是大户人家教养的。沈槐:哎!十有八九是大户人家遭了事儿了~姐弟俩吃完后,沈槐让姐姐抓紧时间换衣服。“姑娘~你吃完就去换衣服,你弟弟的衣服我来帮你换。换好了去找管家伯伯,不能让他久等~”“哎~!劳烦恩公~”那姐姐利索的转到佛龛后面,去换衣服了。沈槐把孩子拉过来,上手就利索把小孩扒光了,先穿里衣,再套棉袄。弟弟:恩公的衣服,怎么都是香香的?穿好时,姐姐也穿好了出来了。就还乘着侯府的马车,回侯府去找平管家。到了侯府,到管家院子里等管家,找了点水,让姐弟俩把脸手洗了一下。弟弟很小,看不出来。姐姐约莫十四五岁,美人胚子已经出来了。沈槐终于知道,他们为何把脸弄得脏兮兮的,是自我保护啊!“姑娘这等姿色,等会儿回去的时候,还是涂脏了好~”沈槐没过脑子,下意识的提醒道。突然意识到自己男装,虽年纪小,话却有些轻佻。又解释了一下:“没有别的意思,我也是女子,刚刚就嘴快下意识说了。”“(小)恩公是女子?!”姐弟俩异口同声的惊诧道。姐姐脸上是惊讶和惊喜,弟弟激动得嫩白的脸面,浮上了一层红润。“呵呵,是的,也是为了平常出来,这样比较方便。”说话间,管家伯伯来了。沈槐说了小姑娘擅长的事情。平伯立马带着,到了离侯府很近的一条主街上。有一间大的成衣铺子,门口是小厮揽客,里面却大多都是女侍应。“这里后面有下房,需要住的话就给你们一间,回头找我拿钥匙。女工是五百钱一个月。若是我们管吃住,就是三百钱。另卖衣服里,一两银子给抽一个钱。若绣工好,平时不忙时,可以到楼上绣坊拿活计做。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那个价钱,自己问管绣坊的罗婶。成衣铺的管事是王娘子。你若愿意,一会儿我把下房钥匙拿给王娘子。”“太好了,我愿意的!我愿意!我做管吃住的。”姐姐听了激动不已,只不停的鞠躬。“嗯,你们要是没地儿住,今日就可以住过来,次月的一日就领月钱。还有你这弟弟,过了七岁就得搬走,下房都是女工住的。”“明白的,那我们这就回去收拾东西,晚上就过来~!太谢谢你们了,谢谢小恩公~!”“不用谢我,还是你们自己得努力。若是你以后干不好,平伯不要了,我也说不上话的~”沈槐和平伯办完姐弟的事情,就回了侯府。路上沈槐又是一番感恩戴德。姐弟俩又把脸摸脏了,去拿行李。当晚就住在了铺子里,第二日就开始上工了。又一年春回大地,手帕交家的小公子已经可以跌跌绊绊的跑了。沈槐正式向国公府辞行。说明了也要去向侯府辞行,自己要回一趟老家。国公府众人表示再回京一定要再来安国公府,沈槐表示一定的。还是三爷送沈槐回侯府的,这次三爷问了很多话。“此去回老家为何在春天?”“老家那边一年种两宿,去年雪灾今年春收不知道能收几颗粮食。”“老家磐龙郡哪里的?”“涞阳县、多水镇、放牧村的。”“靠近牛首岭?”“三爷见多识广,是的。”“你每个月给家里多少钱?”“平均五百文。”“对于村里来说,很不少了~你还担心你爹娘卖你姐姐们?为何?”“去年雪灾,村里都是草屋,钱可能会在重建屋子上用掉。他们就是不卖姐姐们,吃食上也不会顾及她们了。”“他们之前也要卖你?”“嗯~除了弟弟,活不下去的时候,会从大些的开始卖。我因为机灵些,差点第一个被卖了~呵呵~您说好不好笑~”“一点都不好笑!那为什么是差一点?”“因为我是家里唯一会挣铜板的,那几年还吃得上饭。我阿爹跟我阿爷算了下账,虽然人家出价高但是不划算~一方面,我往家里挣着铜板。另一方面,我这么机灵,再大一点就会更值钱呢~”:()沐家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