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人挥挥手,“行了,都回去吧,见过就行。”
他一边说,一边给顾庆之看了给他准备的单间。
房间不大不小,差不多十个平米出头,窗户两边各一座书架,架子高低错落有致,显然还能放些摆件。如今上头基本还是空的,只有几本书。
粗粗一看,都是周易、择吉和黄历等等跟占卜历法相关的书籍。
窗户下头,则是个大大的红木书桌,陪着一把宽大的太师椅。
最后就是靠门处,两把靠椅和一个圆几,算是个小会客区。
“张大人坐。”顾庆之招呼人坐下,坦诚布公先开口了,“钦天监还是张大人管。张大人若是有事叫我做,只管吩咐。”
这也太客气了,张大人心头顿时就涌出前所未有的惊喜来。
“您只管天气预报,别的一概不用管。”
最重要的事情说完,下来就是更重要的事情了,银子。
张大人小心道:“朝廷发的俸银是不太够的,各个衙门都有些别的收入。”
这个顾庆之是知道的,他一个五品一个六品,加起来月收入能有两百八十五两,但是实际上,这里头真正属于俸银的,只有三十五两,剩下就都是福利了。
三十五两不能说少,但是对官员来说,尤其是生活在京城的官员,那是远远不够的。
再想想贾府是怎么花银子的,虽然他们的确是奢靡,但也能不太贴切的反应京城的物价了。
顾庆之道:“像冬天的炭敬,夏天的冰敬?”
“不不不!”张大人忙摆手,“这两样是没有的!不是,我说的不是这两样。”
明白了,这两样是灰色收入,虽然不合法,但是人人都有,也不能算是违法。
张大人也不敢卖关子了,心想这位是皇庄出身,对官场还是一知半解,他道:“主要是有些润笔费,还有就是火耗,不过火耗是收银子的衙门才有的,咱们不收银子,就只有些润笔费了。”
这个顾庆之也知道一些,钦天监的额外收入,就是帮人合八字择吉日。
顾庆之点点头,“愿听其详。”
“咱们钦天监,主要就是记录天象,推算节气,还有黄历。”张大人拿了旁边的黄历给顾庆之看,“这黄历,每年除了给宫里还有皇亲国戚,以及各个衙门的,多余的卖出去,每本大概一钱银子。”
十本就是一两,但是这钱也不是全进钦天监的。
张大人继续,“剩下就是帮人合八字选日子了。皇亲国戚和勋贵来择日子,也就是给些赏钱。官员倒是要按照品级给润笔费,不过《周易》本就是五经之一,就算不精通,但是科举上来的官员们多少也知道一些,很少有来算的。来的最多的就是京中的富商们了。”
“合八字第一次三百两银子,第二次五十两。”
顾庆之眉毛一挑,“这要怎么分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