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伊索林给希尔薇带来了一个剧本。
“这是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最近在筹备的一部片子,现在正在大范围展开试镜,已经试镜几轮了,但我们不是没有机会,据我所知,导演还没有找到她心目中的女孩。”
伊索林一边说着一边示意希尔薇读读剧本。
“你知道的,适合你这个年龄阶段的剧本真的不多。机会难得,我们不能错过。”
如果将好莱坞所有电影按性别和年龄来分,百分之八十的电影都是男人为主人公,剩下百分之十五是女性为主的电影,甚至不少电影里面男性占比也不少,最后才是青少年。男人吃肉,女人喝汤,小孩?小孩不如回家睡觉!
虽然有点开玩笑的成份,但现实也差不多就是这么夸张了,至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目前是这样的。
希尔薇将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剧本上,剧本封面写着《天生一对》,希尔薇翻开第一页,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听见时不时的翻页声。
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其实很简单。
一对双胞胎姐妹安妮和赫莉在夏令营中意外相遇,尽管她们从未谋面,但相貌惊人地相似。
两人不打不相识后开始互相了解对方的生活,并得知她们父母离异的真相。
为了能让父母重归于好,两个小女孩决定调换身份,来到对方的生活中,实施一系列的计划。
最终,她们的计谋成功,使得离异的父母重新走到了一起,全家人得以再次团聚。
希尔薇合上剧本,迅速下了一个判断,这是一部充满温情的合家欢喜剧电影。
该影片的灵感来源是浪漫喜剧小说《DasDoppelteLott》,故事情节简单却有趣,温馨的亲情主线轻易地吸引了很多人。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翻拍这部著作了。早在1961年,就有一部《爸爸爱妈妈》。
其中双胞胎姐妹安妮和赫莉会由同一个儿童演员饰演。
也就是说,女主角一个人要扮演四个角色,在美国长大,与爸爸相依为命的赫莉;在英国长大,跟妈妈一起生活的安妮;以及交换生活后,假扮安妮的赫莉和假扮赫莉的安妮。
如何把握这个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读完剧本后,希尔薇兴奋得两眼放光,“我喜欢这个故事!我想要演她们!”
希尔这才明白为什么伊索林会说她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了,女演员遇上一个合适的好剧本真的太难得了,她要用百分之三百的努力对待这次试镜。
“mygirl,你可以做到的,对吗?”伊索林将希尔薇的反应尽收眼底,笑得意味深长。
希尔薇盯着伊索林的眼睛,缓慢但是坚定地说,“是的,我会拿下这个角色的”,她被激起了斗志
“那么你还有一点时间琢磨这个角色,两个星期后我会带你去试镜。”
希尔薇喜欢挑战,也从不畏惧。
她把剧本带回家,花了两周时间细细研读了剧本,又把原著《DasDoppelteLott》认真看了几遍。
为赫莉和安妮都写了长长的人物小传,结合她们的人生轨迹,设计符合人物性格的小细节。
赫莉是一个古灵精怪、开朗大方的女孩。她性格活泼,勇于面对挑战,成长于美国加州的葡萄园,环境自由奔放,由父亲抚养,更多地接受了美式自由、开放的教育方式。
相比之下,安妮是一个性格温柔、害羞内敛的女孩。她与母亲生活在英国伦敦,家庭背景富有,生活优渥,接受的是传统的英国教育,性格稳重,举止更加端庄得体。
这也导致了在饰演这两个角色的时候的需要注意的一点,也是区分安妮和赫莉的一大关键,那就是英音和美音的切换。
不过这对希尔薇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不要忘了,她的妈妈玛莎是英法混血,从小在英国长大,说话也是一口纯正的英音。
受到玛莎的影响,她也会说流利的英音英语。更不用说希尔薇在美国长大,地道的美音她也会说。
这点她倒是和书中的安妮和赫莉完美契合了。
希尔薇一边分析着剧本一边得出结论,饰演赫莉时说话应该直接了当,充满自信,坦诚、不拐弯抹角,在感情上更加直接和热烈。
饰演安妮时说话比较含蓄委婉,她的情绪更加内敛,比赫莉更加细心和聪明,也有点小腹黑。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收一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