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原城的校场上,高干神色冷峻,目光如炬,扫视着麾下整齐列队的士兵。他身旁,副将焦急地凑近,低声说道:“将军,咱们真能全身而退?这刘尨军的心思,实在难测啊。”高干冷哼一声,“沮授既然答应了求和,料他也不敢轻易背信弃义,不过,咱们也不可掉以轻心,传令下去,全军戒备,缓缓出城。”随着高干一声令下,城门缓缓打开,袁绍军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步伐整齐,鱼贯而出。高干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警惕地观察着四周,手中的马鞭不时轻挥,示意队伍保持紧密阵型。出城数里后,副将长舒一口气,“看来沮授确实守信。”高干却并未放松警惕,“别大意,等回到南皮,才算真正安全。”与此同时,在乐城,高览和张南正紧张地组织撤离。乐城的百姓们躲在屋内,透过门缝,战战兢兢地看着这支庞大的军队离去。张南望着城内,心中五味杂陈,“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高览拍了拍他的肩膀,“先保存实力,日后有的是机会。”两人带领着军队,有序地朝着南皮城进发。而在不远处的高处,张辽、鞠义、关纯策马伫立,静静地望着高览大军撤离。张辽眉头微皱,“这袁绍军撤得倒也有序。”鞠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撤了正好,这河间国以后便是咱们的地盘,得好好经营。”关纯点头表示赞同,“不错,绝不能让袁绍再有可乘之机。”“我得率军回邯郸了!”张辽道:“听说刘备那边有点不老实了,估计这也是几位军师同意袁绍的原因!”“喔?”鞠义扭头看向张辽:“那不是又有仗打了,要不,文远,咱俩换一下?”三人的目光紧紧跟随着高览的军队,直到他们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翌日,鞠义正式驻防河间国。他身披黑色披风,大步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身后跟着一群同样装束的士兵。他望着眼前的山川地势,嘴角微微上扬,“此地易守难攻,只要咱们布防得当,袁绍军再来,也讨不了好。”身旁的校尉点头称是,“将军所言极是,只是这山地作战,士兵们还需多多操练。”鞠义目光如电,看向士兵们,“从今日起,每日加倍训练,务必熟悉这山地的每一处角落。”回到营地,鞠义立刻召集众将,在营帐中展开一幅巨大的地图,“你们看,此处山谷可设伏,这里的隘口要重点防守……”他详细地讲解着布防策略,众将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提出疑问,鞠义一一耐心解答。在平原郡,黄忠一身戎装,走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中。百姓们见了他,纷纷恭敬行礼,黄忠微笑着点头回应。“黄将军,您来了,这可让咱这小地方蓬荜生辉啊。”一位老者热情地说道。黄忠连忙扶起老者,“老人家客气了,以后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我。”回到军营,黄忠与韩猛、黄叙商议着对南皮方向袁绍军的防备。黄忠神色凝重,“袁绍虽暂时退兵,但他绝不会善罢甘休,咱们必须加强戒备。”韩猛用力点头,“将军放心,我定会严加防范,让袁绍无机可乘。”黄叙也表态道:“孩儿愿随父亲一同守护平原郡。”黄忠看着他们,欣慰地点点头,“好,从今日起,加强巡逻,修筑防御工事,一刻也不能松懈。”在高唐港,甘宁站在一艘崭新的战船上,海风呼啸,吹起他的长发。他身旁,陈武、蒋钦、周泰兴奋地讨论着新战船的性能。“这战船要是投入海战,定能大显神威。”陈武激动地说。甘宁大笑,“没错,不过光有战船可不够,咱们还得有精湛的水战技巧。”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高唐港内一片繁忙。战船频繁出海训练,士兵们练习着操帆、射箭、接舷战等各种技能。甘宁亲自示范,如何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灵活作战,士兵们学得认真,进步飞速。在渔阳城外,袁绍的营帐内,气氛凝重。袁绍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听着斥候的汇报:“主公,高干和高览已经安全撤离,刘尨军没有追击。”袁绍微微点头,“看来沮授还算守信用。”这时,另一名斥候匆匆进来,“主公,粮草储备足够支撑半年。”袁绍的神色稍缓,“好,加强对渔阳城的围困,不可让公孙瓒有一丝喘息之机。攻不下来,就拖死他!”袁绍走出营帐,看着士兵们忙碌地加固营寨、挖掘壕沟。他大声喊道:“将士们,只要拿下渔阳城,重重有赏!”士兵们齐声高呼,士气大振。袁绍又转头对颜良说:“密切关注城内动静,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汇报。”在渔阳城内,公孙瓒正在城墙上巡逻。他看着城外袁绍军的一举一动,心中暗自警惕。“这袁绍,肯定在谋划着什么,咱们不能放松。”他对身旁的严纲说道。严纲点头,“将军放心,我已经加强了城防,士兵们也都严阵以待。”刘虞在城中组织百姓搬运物资,修缮城墙。他看着忙碌的百姓,心中满是感慨,“百姓们如此支持,咱们更不能辜负他们。”他找到公孙瓒,两人商议着下一步的防御计划。“不管袁绍有什么阴谋,咱们都要坚守到底。”公孙瓒坚定地说。刘虞点头表示赞同。此时,郭图派出的使者正快马加鞭地赶回袁绍营帐。使者一路上风餐露宿,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蹋顿的回复,将直接影响到这场战争的走向。:()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