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科也是老卢的人,对我的话都是阳奉阴违的,工人们反应的事也都被他们压下去了,所以我只能硬着头皮向李厂长求助啊,王科长,我可是久仰你的大名了,这回你可要帮帮我跟机修厂啊。”林厂长回答道。
“李厂长让我过来也是这个意思,我尽量帮你查查这事,不过我也只能借着教骑摩托车的这几天暗中调查一下,你这边如果有外出维修任务时一定要告诉我啊,我们去跟踪调查一下。”王向东点头说道。
“诶,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好几个电话来求助,都是公社农机站要求咱们下去帮忙维修的,眼看着快到收获的季节了,机器可不能坏了呀。”林厂长点头应道。
了解了基本情况后王向东也去宿舍稍作休息,下午一上班那些工人就集中到楼下的空地前,王向东三人就推出三辆摩托车,车子一亮相就引来了工人们的惊呼,都围过来打量抚摸着,“啧啧”声不断。
三个人各带着几个工人进行演示讲解,大家都是年轻人,沟通都很顺畅,当然几个领导也凑进来学习,那就得多花费点时间了。
“王科长,还真凑巧了,刚才东升公社农机站来电话了,他们那的一台拖拉机趴窝了,动不起来啊,要求咱们派人过去帮忙检查一下,这位是拖拉机组的廖师傅,麻烦你带他过去一趟好吗?”这时候马副厂长带着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没问题,正好让廖师傅体验一下坐摩托车的感受,东升公社离得远吗?我看看油够不够。”王向东马上点头了,正好介绍一下油箱和油表。
“不远不远,就在大兴那边,离这里也就七八里地。”廖师傅连忙应道。
“那行,廖师傅把帽子戴上,骑摩托车先就要戴好安全帽,骑这玩意可是肉包铁,它是铁疙瘩经得起摔的,咱们可是肉长的,摔坏了遭罪的是自己,是不是这个理啊,哈哈。”王向东借机宣传了一番。
跟陈大鹏两人交待了一下,王向东就动摩托车驮着廖师傅出去了,“突突突”的冒出一股烟,转眼间就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真帅气,真酷啊!大家伙都感叹这摩托车不论是骑还是坐,就是比自行车威风霸气多了。
郊区的马路路况差,王向东只能以三十多迈的度慢慢前行,倒是吸引了马路两边在农田里劳作的农民和路上的行人,大家都翘看着这从没见过的玩意,我的天哪,驮着两个人还跑得那么快,屁股还会冒烟呢。
王向东花了二十多分钟才来到东升公社的农机站,在街道上一路过来又是被围观着,嘴里还得解释着这是摩托车。
“廖师傅,你这是鸟枪换大炮啦,机修厂都整上摩托车啊,你们这次并入轧钢厂可是捞到好处了,哈哈。”迎接他们的农机站站长笑道。
“那是,这位就是轧钢厂的王科长,上午刚给我们厂送来十辆摩托车,现在正教我们的人学骑车呢,正好麻烦他送我过来了,王科长,这位是农机站邓站长。”廖师傅点头介绍道。
“邓站长你好。”王向东伸手握手道。
“王科长,幸会幸会,来,抽支烟。”邓站长握了一下手后掏出烟递上了。推车进入农机站的后院,看到仓库里头有不少农耕机械,王向东还真有不少是头一回见到的,还得邓站长介绍了才知道,比如犁地机、播种机、脱粒机,认识的也就手扶拖拉机和眼前的这辆履带拖拉机了。
按说他后世那个年纪是不可能见过这些早已淘汰的农用机械的,能够认识这辆玫瑰红的履带拖拉机还是他在刷视频时见过也已经退市的第三套纸币,当然现在还没有行,还得等到明年才行的,其中一块钱的正面图案就是一个女拖拉机手驾驶着拖拉机,那辆拖拉机就是眼前这个样子了。
“就是这辆去年买的履带拖拉机,廖师傅,你先帮忙检查一下啊,我看王科长很好奇的样子,就跟他说说这辆东方红吧。”邓站长就给介绍起来。
咱们国家的农用机械在一五计划期间得到了飞展,引进和仿制了老毛子的农用机械,大力展农业生产,毕竟咱们就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五六年咱们建成了第一拖拉机厂,伟人大手一挥,四面八方的技术人员聚集到豫省洛市,群策群力,开始研咱们自己的拖拉机。
先是研制出第一台手扶拖拉机,但试验后感觉缺点不少,关键还是得依靠人力,就像驾御耕牛那样,你没两把力气是驾驭不了的。
那就继续研吧,又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于五八年成功制造出咱们的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命名为东方红54型,它的诞生标志着咱们农民耕地不用牛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东方红”履带拖拉机采用的是54马力柴油机,5进1退变箱,有推土和液压悬挂等变型。
履带拖拉机是农业机械化的一大突破,它不仅在农垦和农村使用极为广泛,还在水利、交通、土方施工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履带拖拉机经过试验后效果很好,它每天可耕地8公顷,是牛耕地的4o多倍,还省时省力,一个女同志都能轻松的驾驭它。
东方红45型履带拖拉机在咱们拖拉机展历程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是咱们老百姓心中农业机械化的形象代表,难怪能被印入第三套纸币中。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自从五八年问世以来,履带拖拉机在咱们农村、农垦使用极为广泛、普遍,正是由于第一拖拉机厂的日以继夜的生产,东方红拖拉机到现在已经走遍大江南北,完成了全国耕地7o%以上的耕作,为咱们今年农业有望取得大丰收、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作出突出贡献。
“五亿农民要机械,眼睛望着你们厂。快生产‘东方红’,五亿农民齐拍掌。”
这是五老之一的谢老先生在参观第一拖拉机厂时写下的诗句,充分说明了东方红履带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