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明朝太医院院使 > 夜访吉王(第1页)

夜访吉王(第1页)

长沙府工房主簿王敬祖心如明镜,晓得自己的问题多半也是没指望了。但是,该提的还得提,便起身拱手道:“大人,下官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雷起龙抬眼瞧了瞧他:“王主簿有话直说。”

王敬祖清了清嗓子,正色道:“此次洪灾,虽是天灾,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长沙府北临洞庭湖,东接江汉平原,水系发达,本是福地。奈何河道淤塞严重,排水不畅,这才酿成大祸。若不及时疏通,日后只怕还会再遭水患。下官建议,趁着灾后重建之际,组织百姓疏通河道,加固堤坝,以绝后患。”

雷起龙似乎对这个建议并不感兴趣,“王大人,听闻你祖上修过灵渠,这疏通河道的法子确实不错。不过,治水之事,非一日之功,还需从长计议。”

王敬祖听罢,眉头微皱,心中暗叹:“果然又是推脱之词。”但他不甘心,便继续说道:“大人所言极是。但若不及时治理,只怕灾情会愈发严重。下官建议,能否先从府库中拨出一部分资金,同时征调各县的民夫,先从最紧急的地方着手。”

雷起龙脸上闪过一丝不耐,语气中带着几分冷淡:“敬祖啊,资金的事,本府方才已说了,府库如今捉襟见肘,再提也是无益。你且莫要再纠缠此事。”

他说到这里,语气稍缓,片刻后继续说道:“至于人手嘛,本府倒是有个主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见大家竖起耳朵,便微微一笑,道:“本府已奏请将岳麓书院划为工房用地。那些生员成天在书院里空谈心性,不如让他们也出出汗,投身到治水的实践中去。”

“他们都是读书人,想必也能为治水出谋划策。这样,既能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又能让他们学以致用,岂不一举两得?”

他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为自己想出的妙计感到十分满意。

王敬祖听后,心中微微一沉,知道雷起龙这是在推诿责任,将治水的重担压到了岳麓书院的生员身上。他知道雷起龙的手段,不敢多言,只得拱手说道:“大人高见,下官这就去安排。”

雷起龙点点头,语气温和:“敬祖办事,本府向来放心。你且去办吧,若有难处,再来禀报。”

雷老爷起身道:“今日议事,诸位同僚都辛苦了。本府也听到了不少好建议,只是时局艰难,有些事情还需从长计议。”

他顿了顿,环视了一圈在座的众人,朗声道:“诸位同僚,可还有甚疑问?”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憋屈地摇了摇头,谁也不愿再多言半句。

雷起龙见堂内众人皆无异议,心中颇为满意,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缓缓起身,掸了掸衣袖,道:“既然诸位同僚再无他事,今日议事便到此为止。大家各司其职,务必尽心尽力,共渡难关。”

正当雷起龙准备迈步离开时,突然一名衙役匆匆跑进大堂,手中高举着一封公文,气喘吁吁地喊道:“大人,布政司的朱批到了!”

堂内众人闻言,纷纷抬头,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封公文。雷起龙眉头一皱,心中暗想:这朱批来得倒是时候。

他伸手接过公文,拆开一看,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冰冷:“诸位,布政司下达的朱批——‘秋粮仍按原额征收’。”

此言一出,大堂内一片死寂。贺仲咸的脸色也变得难看,低声喃喃道:“这……这可如何是好?”

李明达上前一步,拱手道:“大人,此事下官实在无法交代。善化县的稻田已被洪水淹没,百姓们如今连饭都吃不饱,哪有余粮上缴?”他的声音微微颤抖。

雷起龙长叹一声,“本府早已将善化县的灾情上报省里,请求免去赋税。如今百姓连生计都难以为继,省里却仍要求按原额征收,这实在是……”他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这时,夏献云说道:“大人,此事确实棘手。但省里的决定也是迫于无奈。前线战事吃紧,朝廷急需粮草,国之大事,岂能因一县之灾情而动摇?”

他顿了顿,“不过,下官倒有个提议。去年是个丰年,府库中还存有一些粮食,或许可以先用来顶替今年的赋税。”

雷起龙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李明府,你立即将善化县的灾情详细记录,附上百姓们的诉求一同上报省里。本府会尽力争取减免,但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他目光凝重,语气坚定:“若省里不肯通融,我们只能先安抚百姓,再另寻他法。无论如何,绝不能让百姓陷入绝境。”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虽心中仍有忧虑,但也看到了些许希望。雷起龙挥了挥手,示意众人散去,直到大堂里只剩下他一人。

当日深夜,月色朦胧,微风轻拂,长沙城早已沉睡在一片寂静之中。

一辆马车悄无声息地驶到了吉王府西侧角门。车夫低声道:“大人,到了。”

话音未落,车帘已被掀开,雷起龙身着一袭便衣,从车内探出身子,左右张望一番,见无人注意,这才轻手轻脚地跳下车来。

他身后的侍卫不过寥寥几人,皆是轻装简从,显然也是惯常如此。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