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他们就是在说这事。这两个资历最老的知青,性格又相近的,几年里已经结下了深厚的知青情谊,跟家人差不多了。有大事得有个人商量的,或者要帮忙的,都是找对方。
这会儿,从王有为的脸色就知道了,议亲顺利,好事将近!
自上次对方家里人来看过了,相互交换了情况,都觉得还行。于是回去后父母就跟那姑娘说了,姑娘觉得也行,就约在今天见一面,男女正主儿真正地看看对方,说说话,看合不合眼。
看了之后,两人也都满意,觉得条件相配,可以继续。
于是下午见完面,王有为就跟着女方回家了,去跟对方家长商量接下去的事情。这会儿乡下办事情,就是那么干脆。
加上现在都四月了,不久就要进入农忙“双抢”,这会儿不赶紧说清楚,又要耽误几个月的。两人本来就是年纪大了,急着结婚,自然不想再耽误。
王有为是下乡的知青,一直住在宿舍,现在要结婚了,首先当然是起房子。
房子不用很大,有两间屋子够他们小夫妻住就行。只是这边凉水塘人多,屋子密集,地不够了,就准备到黑水塘那边起屋子,反正也还是在丰水大队,在凉水塘黑水塘的,差不离,两边走路也就是二十来分钟的。这也合女方意见,离娘家近,自然十分乐意。
王有为在乡下七八年了,平时艰苦朴素,自己攒下了二百块钱;上次回家过年,家里见他终于要议亲了,也给了二百块,加起来四百块,起两间小屋子是够了的。不过应该也剩不下什么。
那边也清楚他的家底,等到屋子建起来了,办酒就是女方办,屋里家具、用具也是女方陪嫁,算是双方一起把小家筑好。
王有为今天下去跟去姑娘家里,就是先把这些商量好了。
这些事情本来是要双方父母商量的,无奈王有为是下乡知青,父母不在,他只能自己去商量。好在他也年纪不小了,也历练得沉稳,说起来倒是顺利。
给叶欣和王小薇说了,他继续道:“屋子具体建在哪里,就让他们本村人选了。之后起屋子的事宜,也是他们帮忙找工人、买材料、监督,我出钱就行。材料到位的话,起两间小屋子不用多久的,倒也简单。等到农忙过后,大概七月吧,闲下来了,就能办酒了。”
叶欣听完了,惊讶道:“那真是快了!”
王小薇却是有些为他担忧:“起屋子的事情都交给那边了,这妥当吗?”
王有为道:“没什么不妥当的。他们本地人,周围都是乡里乡亲的,既然议亲了就是诚心的,不然不是打自己的脸了?最多是屋子选址、样式根据对方来,我反正也不讲究,能住人就行。”
王小薇叹道:“你也太随性了。全由他们,听着简直跟入赘一般。”
王有为笑道:“入赘不入赘,我也不在乎。反正自己孤身一人在这,总是压不过本地人的。能成个亲,安生过日子,我就满足了。”
说着又摇摇头,别了眼宿舍道:“现在这儿挤得呀,真是不舒服,还是出去独过的好。我再熬这几个月吧。”
王小薇见他一脸期待的,就不说其他了,笑道:“你现在有盼头了,熬也好熬的,后面都是自己关起门来的清净日子了。”
叶欣欢快地说:“到时候我们就有喜酒喝了!”
王有为也是满心期待呀,乐呵呵道:“那必须有!到时候农闲,大家都去。”
叶欣听了这些,也心满意足了,就跟他们告辞要回去。
没走几步呢,邱志云追出来喊住了她,有些不好意思道:“叶知青,我也想跟你买些鸡蛋。”
叶欣有些意外,不过生意上门,当然笑脸迎人:“好啊,你要几个?”
邱志云觉得她笑得真好看,都不敢多看,挠挠头说:“也十个吧。”
叶欣就答应下来:“好,两三天之后吧,我攒好了也给你送下来。”
邱志云就高兴道:“谢谢你了,叶知青!”
叶欣笑看着这个开朗又腼腆的年轻人:“叶知青都是本地人叫的,咱们知青相互之间叫名字就是了,不用那么生疏的。”
邱志云点点头,又说一句:“谢谢你,叶欣!”
说好了这个,叶欣就回去了。
她心情很不错地哼着歌儿,心道,鸡蛋也不是很难卖嘛!
瞧瞧,今天这一来一回的,就遇上两笔单子了。虽然都是小单,但是这个三毛那个三毛的,凑起来就多了,积少成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