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王后重生了免费阅读 > 相赠(第3页)

相赠(第3页)

刘晏辞应当痛心疾首吧,他尚年轻,实在太沉不住气。郭御史这枚由先帝落下的暗子,应当另有他用。

可惜,他站在至高无上处,必须成为孤家寡人。如若不是世家与皇权终有一搏,何须有无谓牺牲。

毕竟卉朝已建四百余年,历经动乱数次,也遇篡国贼人。盛世清明时候,良臣如沃野青苗;而乱世枭雄林立,唯有忠臣难得。

这样的结果不算完美,毕竟事起仓促,她总疑心尚有缺漏——譬如她还不清楚,为什么魏冉要背弃帝王。

他完全有机会凭借对世事的了解,继续功成名就,万人之上。却偏要选一条离经叛道、背弃寻常的路。

仅仅是因为情吗?

她不信。

她受刘缌折辱多年,不敢亦不愿轻易押宝,否则重生一次再做附庸,毫无意义。宁愿自己费时费力抽丝剥茧、按图索骥。

党祸遗臣,困锁廷狱,已十年矣。

她终于寻到一个恰当的契机,午后偶有落雪,她在阁中堵到父亲,问出两世不宣于口的疑惑:“阿母究竟是受连坐而死,还是阿父为了自保而放弃了她?”

东都这不见血的沙场,埋葬过许多人,她的母亲便是其中之一。

唯独提及杨氏时候,父亲紧绷而枯槁的神情会有些许松动。

就像她幼年时候随母亲进宫赴宴,乐人配面具作傩舞。扮作力士的少年乐人突然失误,当然也许出自故意,面具脱落下来,露出其中精心施粉的脸庞。

乐人浑身僵硬地跪在原地,他已犯死罪。

可先帝只淡淡吩咐礼乐继续,那名乐人则充入鸿都学宫继续精研技艺。

士大夫不会在乎这点小小的变故,所以他们不会记得,其实他姓郭。他们也自然而然忘记了,那场宫宴后,王昉之便永远失去了母亲。

那时她实在太小,人人都骗她母亲病逝、外祖一家业已迁回陈留旧宅,她便如是相信了。

可十年后,她仍未得父亲答复,只余一声叹息与匣中一篇祭文。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2)

自杨氏逝去,王应礼几乎不能执笔,只好采用旧法,将悼亡诗刻在简牍上。竹片间殷殷有褐色残痕,似血迹。

“阿昉,尚不是时机。”

“东街新开一家胡饼铺子,听闻店主是个羌人,女郎难得出来,可要尝尝?”采荇见她目光游移,小心翼翼出声问道。

王昉之心不在焉,随意嗯了句,也管不得马车调转方向。

···

马车行至东街,早市将歇,胡饼摊子无三两人。

王昉之正好做世家儿郎装扮,冠帻巾,佩青紺色二尺象牙双珏,跳下马车时候环琅叮咚,引人侧目。

“郭御史别来无恙。”她捻一文,买走最后两张烤饼,目不斜视,却对旁边的购饼客笑道。

她被人有意引见给这位“触怒天颜”的前御史,

不知其人居心,本该避而不见。可重生后,她行事胆大已不是一次两次,就算旁人指摘,也可以凑巧为托辞。

郭伶不识她,只自嘲一笑:“流徙罪人,蒙天恩才能在此购张胡饼以慰口腹,何来无恙何来有恙,又何称御史。”

他被流放鲤州,距京兆三千里,徒步当行年余。刘晏辞到底不忍,只命人看守押解,不必上枷,定于后日便启程。

鲤州比楚州更南些,与他的故土青州相距甚远,此去经年,应再无回乡可能。唯有胡饼聊以慰藉,可尝塞外风霜味。

羌人烤的第二炉饼还有许久,郭伶等得焦心,说话也不见客气,“小郎君还是莫要同我叙话了,东都人声煌煌、热闹纷繁,若被三公的耳目听闻,连累你一起当毁谤今上的罪人。”

见他如此,王昉之亦不强求。

她对胡饼实无所好,攥在手中犹疑片刻,反而转手赠了郭伶。“流徙途中,御史少不得打点上下,我这两张胡饼尚温,勉强为御史凑一文吧。”

郭伶实在想不起何时与面前郎君有故旧,见她行色匆匆、乘车而去,只好将满腹疑惑留在路上消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