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面拉满!与李锐第一天来到校场时的场景天壤之别。
“李老哥,什么也别说,今夜我已经在东宝居设宴,这面子可要给老弟弟我呀。”
林海拉着李锐的手说着。
对于今夜叫上李锐一事,甚至比争夺教坊司的花魁还要卖力。
这么多同僚看着。
要是李锐第一个赴他的宴,无疑他的威望就会增长极多。
威望一事可不是虚无缥缈。
乃是升官的必备之物。
要不为何那些大臣一个个争破了头就为个好名声。
当然是于为官大有裨益。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李锐笑眯眯的对围过来的一众官员抱拳说着:“诸位,他乡遇旧友,乃人生幸事,我与林大人乃是同州之谊,今夜恕不能赴约,我倒是存了些好茶,各位可以改日来典客署一同品茗。”
此时如此多人邀约,要是处理不周。
就会让其他人心生不满。
所以需要一个足以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理由,不能叫觉得厚此薄彼。
李锐就果断寄出同乡之谊这一杀招。
京中为官者,特别是外州入京的官员,都极为看重同乡之谊。
此事关乎仁义。
有林海这个老乡,正好可以服众,任谁都挑不出毛病。
然后再告诉众人他的住处,方便之后联络,而且还给了个品茗的由头,来了也不显得尴尬。
算是已经面面俱到。
至于还有少数人依旧不满,李锐则会选择无视。
做事情,本就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选择林海,不仅解了眼前麻烦,还能还了这几日的人情。
虽然是自己主动结识林海,但人家也没冷眼相待,相反还主动拉他去赴宴,这就是人情,必须要还。
一举两得。
林海一听李锐的话,更加得意,笑呵呵的道:
“诸位大人,今天可别跟我林海抢啦。”
再加上林海活跃气氛,一众监考官笑骂了几句,与李锐道了家门,也就散去。
得知李锐并无马车。
林海索性就邀请李锐同乘一车。
不一会儿,就来到京城中一座富丽堂皇的木楼之中。
正是以奇珍闻名虞国的东宝居。
除了李锐之外,林海还叫上了几个同朝为官的好友。
嗯。
正是小圈子。
这也意味着林海要把李锐拉成真正的“圈内人”。
众所周知,聚会人越多,越是没用。
如现在这般三五人的聚会就是最好,否则先不说人多嘴杂,十几二十号人,光是说完一圈话就是一个时辰,等再见面的时候人家说不定都不记得名字,能有甚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