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空气更好地流通,所以陈东把窗户开得很大。陈东粗略量了一下,如果身形瘦小的人,应该可以钻进来。陈东立马找来一捆木头,先钉成一个田字形的框。随即,他又把一些小臂粗细的木头削成木楔子,尖头一律朝外。只要有人探头往里看,势必扎的满脸血!做完这一切,陈东才感觉到一丝安全感。主体框架搭建好以后,要用挖出来的残土回填,以此保证房屋的整体稳定性。剩下的事儿就比较简单了,只需要把树枝分割成等长,再挂到两侧的横梁上。这里唯一的技巧是,在东西两侧的墙上挂上阶梯状的木块。熏肉最讲究火候,每个阶梯相差40公分,稍微错一点,肉要么糊,要么因为水分蒸发不均匀而发霉。从外面一看,就像一个大型的晾衣架。熏肉房的关键就在于“熏”。陈东又挖了些黄泥,在熏肉房中间砌了一个长方形的炉子。炉子狭而长,高度不过30公分,但贯穿房子东西两侧。炉膛小了,反而更聚集热量,而更长的炉体能保持温度的均衡。现在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犹豫片刻,陈东立马往山上走。半个兴安岭都将成为他的宝藏。泉眼旁的麂子群,就是他与兴安岭和谐共存的第一步。到了山顶,陈东发现麂子并不在。不过,从地上凌乱的脚印能看出来,它们最近一定来过。正好,趁着这个时间可以宣布主权。陈东故技重施,在半山腰找了块干净的雪地,布下绳套子。只要有兔子路过,一定不会被吊起来。随即,陈东捡来几个桩子,把泉眼附近圈上,再用麻绳在附近拦上。这就是简单的鹿圈。野生动物的驯化,往往是从吃喝开始。就像是几十年以后的动物园,甭管是虎还是豹,各个乖得不行,原因就在这。好在麂子吃树叶,这东西在山上到处都是。陈东捡了好多,在鹿圈里攒成一堆儿。只要它们发现这里有足够的吃喝,就会主动到这来。陈东正在这忙活,猛然觉得后背发凉。再回头一看,麂子群已从山脚下慢悠悠地往上走。它们看起来很呆,看着陈东也不知道躲。索性,陈东一闪身,让麂子群进到圈里。起初麂子群还有些迟疑,见陈东下山走远以后,这才试探性进去。麂子群四下张望好一会儿,蹄子在地上刨出深坑,似乎随时想跑。可陈东没什么动作,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这也让麂子彻底放松下来,确定没危险以后,便径直走向那堆树叶。鹿科动物是典型的直线思维,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山腰。陈东离着很远就看见绳索上挂着一只兔子。运气平平,只有一只。不过,这不重要。反正陈东的目的也不是吃。兔子已经死透了,拎在手里软趴趴的。陈东把绳子收好,拎着兔子转头回到麂子群。麂子似乎已经习惯陈东的存在,只是回头看了一眼,便继续低头吃草。“啪!”陈东把兔子扔到他们面前,随即抬起钢弩,朝着兔子连射三箭。连续的破风声让麂子立马警觉,吃草的,喝水的,全部停下动作。陈东能明显感觉到它们的惊恐,但也没下一步动作,只是缓缓退出鹿圈。上辈子,陈东曾请教过动物专家。驯化野生动物,最有效的就是办法就是恩威并施。要利用动物的领地意识,给它们释放一种信号。只要动物觉得你手握生死大权,立马会选择臣服。这一点,在人类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办法百试百灵。惊恐的麂子见陈东一直没有动作,又试探着吃了几口草。陈东依然一动不动,又觉得危险解除了。而此时,陈东注意到一头已经站不起来麂子。这麂子两耳垂落,两腿蜷缩,明显是时日无多。丛林法则里,容不得半点手软。特别是,在这资源稀缺的年代,节约资源是真理!“啪!”陈东又射出一件,正中麂子脖颈。无痛去世,干净利落。陈东把死掉麂子拖出来,又把鹿圈用绳子封上,转身便往山下走。这只是陈东的初步测试,至于是否能彻底驯服,还得明天检查。这麂子明显上了年岁,肉质特别老,好在油脂还算丰富,勉强能吃。熏肉房已经建好,陈东把挑了几块分割好的麂子肉,挂在搭好的晾肉杆上。熏肉分成两步,每一步都很重要,稍有不慎,那就是一切都白玩。转头,陈东点起长炉。炉内烧的是炭火,有热度,但是不起烟。炭火和肉保持五十公分的距离,这个距离既能烘干水分,又能最大程度保留脂肪。看着发红的炭火,陈东陷入沉思。脂肪,这个在后世被俊男靓女讨厌的东西,如今是最稀缺的宝贝。特别是在几个月以后,大地寸草不生,随处可见的烈日与龟裂。到了那时候,脂肪就是活命的灵丹妙药!炭火持续加热,肉里的水分在不断蒸发。陈东按照上辈子的经验,见肉开始深红色的时候,把肉往上抬了一些。四十公分的距离,变成了八十公分。每隔十五分钟,就要把晾肉干往上抬一下。肉里的油脂不可避免地落在炭火上,每落下一次,都激起阵阵灰白色的烟雾。一下午的时间,肉从鲜红变成枣红。陈东放在手里掂了掂,重量没缺失太多,这说明流失的只是水分,大部分脂肪被保存住了。然而,这只是第一步。熏好的肉必须经过二次加工,才能长久保存。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蜜糖。蜜糖不光能提升鲜味,形成硬壳后,还能起到隔绝空气和细菌的作用。然而,白糖属于战略资源,每年发放的数量极其有限,想搞到蜜糖,那简直是做梦。不过,这难不倒陈东。身后的大山,半个兴安岭,那就是他大有作为的天地……:()重生1959:进山打猎,开局救下女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