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心里决定暂时把事情忍下来,可为了不给楚国狮子大开口的机会,这个明摆着就是栽赃的罪名,是如何都不能认下来的。
谢文齐也知道陈国的想法,所以也没在认罪之事上纠缠,直接以陈国使臣出言不逊借口,进入赔偿谈判阶段。
双方你来我往争吵,双方脸色都不好看。
全都吵得面色或涨红、或铁青,一国大殿就跟菜市场般热闹。
最终。
陈国到底因为国库东西丢失,底气不足示弱。
而谢文齐则没有后顾之忧,以死皮赖脸,油盐不进的态度谈判胜利。
双方以“友好邦交”为遮羞布。
陈国割让边境两座表面荒凉,实则暗藏矿产的城池,赠送祝贺楚国新皇龙凤胎之喜;
楚国则回赠高产粮种,以及留下张和尚这么个“人才”帮陈国建设国家;
双方对此都很满意,结果算是皆大欢喜。
被强行冤枉栽赃要好处的陈国众人,脸色也终于好看了些许。
“虽说割让城池传出去名声不好听,但那两座城池不过荒凉之地,能够为我陈国换来高产粮种,也不算太亏。”
“只要把高产粮种迅速推广下去,我们就能很快恢复元气,倒时有了粮草,再跟楚国算这笔账……”
下朝后,陈国皇帝和官员们相互安慰。
谢文齐则是给张和尚留了几个人,按照谢文彦交代的叮嘱一番,停留半个月后,就收拾行李启程,前往其它国家。
然后在剩下的南国、吴国、黎国继续如法炮制谈判。
其余三国虽不情愿,可看见比自己强盛的陈国都低头了,想想高产粮种的重要性,也就都没反抗太厉害。
毕竟,他们就算可以想办法去楚国偷粮种,能偷回来的数量也有限。
倒时等他们慢慢把偷到的粮种,种出足够普及全国百姓的数量时,人家楚国早就不知道兵马吃得多么膘肥体壮了!
落后就要挨打,诸国现在都不敢浪费时间。
……
因为诸国国库被盗,没有立马开战的底气。
谢文齐此次出使谈判非常顺利。
只不过,每次谈判完,他都会以多日奔波劳累为借口,在诸国停留半个月的样子。
谢文齐此举当然不是真的劳累,他留下自然是搞事情的。
楚国想要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光是安排郭明熙他们在各国内部捣乱还不行,还需要外部压力,才能让各国相互争斗起来捡便宜。
而黎国,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黎国靠近海边,主要经济来源和生活支撑,就是贩卖海盐,一旦海盐生意出问题,整个黎国就将大乱。
诸国皇帝都是野心勃勃之辈,哪怕昏庸的南国皇帝都不例外。
只要黎国露出明显颓势,诸国绝对会蜂拥而上,瓜分黎国的疆土和财宝,特别是如今诸国国库被盗的情况下,大家急需发一笔横财。
黎国依靠海盐生活,而谢文齐手中正好有更加先进的制盐办法,可以轻松扰乱黎国的重要经济。
所以,黎国就只能成为被祭天的倒霉鬼了。
此计划不宜声张。
谢文彦除了乔玉景和谢文齐谁也没说。
因为靠盐赚钱的不止黎国,还有诸国世族,贩卖私盐是世族们一大命脉,一旦被这些人知道他可以轻松掌握了盐价,这些人恐怕会再也坐不住发飙。
所以。
谢文齐趁出使诸国机会,在诸国倒卖低价细盐的行动,就连同行的官员都不知道,全是他和十几个暗卫单独完成。
也亏他有空间这个利器,无需考虑细盐的携带和运送问题,不然这事情,还真不好办得如此轻松。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