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对于这几名官员来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在京城,他们必定会死,前往边关,他们还有一线生机。
他们自然要抓住这一线生机。
一旁的官员们称颂李令月既不失仁义,又足智多谋,竟然转眼间就想出了这么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来。
他们这赞美是出自真心的,李令月能够让这件事就此打住,不让这件事又演变成一场牵连许多人的风波,他们实在是太感激李令月了!
武皇的某些手段,实在是叫他们心中发寒。
现在,他们只盼着李令月这个皇太女的话,在武皇心中的分量重一些,再重一些。
武皇端坐于高处,将他们的神色尽收眼底。
好半晌,她才道:“既然朕的皇储为你们求情,朕就给你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吧。”
不少官员闻言,长长舒了口气。
无论怎么说,这次的危机,他们总算是度过了。
圣人这般肯听太女殿下的话,也不知未来,他们的日子是不是不会再如从前那般提心吊胆。
很多人尚未察觉到,在不知不觉间,他们对待李令月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第179章第179章
武皇趁热打铁,道:“皇太女将我大周的疆域绵延至千里之外,且吐蕃、北天竺和云南都护府官员实际都由朝廷来任命,实在功不可没!若是武家和李家先祖泉下有知,定然会为有此后辈而自豪。依朕之意,择吉日加封皇太女为‘天策上将’,告祭李武两家的先祖,诸卿以为如何啊?”
皇太女的功绩,的确担得起“天策上将”一职。且朝臣们又刚刚蒙受了她的恩惠,他们哪里说得出半个“不”字?
他们只是心中感叹,武皇当真信任皇太女,竟令“皇储”和“天策上将”之职同时集中于一人之手。
“天策上将”虽代表着无上的荣光,可背后终究还有一段“玄武门之变”,叫人心中忌惮,没成想,武皇竟是毫不在意。
罢了,作为国君的武皇愿意将大权交到女儿手中,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况且,武皇年岁已高,性子愈发阴晴不定,太女风华正茂又英明神武,由太女来掌权,他们也可稍稍放松一下紧绷的那根神经。
拥李派对武皇的提议尤其满意,哪怕武皇现在说要立马退位,让皇储继位,他们也没什么意见。相反,他们还会乐见其成——武皇在这皇位上,已经坐了十几年了,这大权,也该交还到李姓子孙手中了。
少数会感到不高兴的人,也就是李显和李旦的支持者。
可这些人经过刚才之事,已经成了惊弓之鸟,这会儿自然是不敢冒头的。
武皇的这则提议,就在多数人的同意与少数人的默许中,通过了。
接下来,就是商议“天策上将”的册封仪式之事。
由于此前已经有过一次册封先例,李令月出列道:“儿臣不敢越过阿翁。此次册封的仪式,不如就比照着阿翁那一次的仪式来吧!”
她如此尊敬李世民,自然引得一旁的老臣与李家宗亲露出了微笑。
武皇却唯恐委屈了爱女,摇了摇头:“不妥。太宗皇帝当日受封天策上将之时,并非皇储,你如今却是皇储之身。若是一应仪式比照着当日的来,岂不是辱没了你?”
宋璟头脑灵光,反应极快:“既如此,不如将太宗陛下受封太子与受封天策上将的仪式合并,太女殿下的一应仪式规格,比照着太宗陛下的来。如此,太女殿下既没有越过先祖,也不会受了委屈。”
“此举甚好。待大食俘虏入京,举行完献虏仪式之后,便就近择一个良辰吉日,正式册封朕的皇储为天策上将。待会儿就让太史局选出一个好日子来,到时候需要用到的一应物事,也可以提前准备起来了!”
这些年,随着航海贸易的发达,大周越来越富庶,国库中自然不缺钱银。
而这一切,都是李令月的功劳。
武皇表示,她有的是钱,要好好为爱女办一场庆功宴!爱女既然处处为她着想,她自然也要把最好的一切捧到爱女的面前!
她与令月,正是相互成就。
谁家天子与继承人,能如她和令月一般彼此信任,不相猜疑?就连功劳盖世的太宗皇帝,也没能做到!
武皇就是高兴,就是骄傲!此生,她最得意的事,一是以女子之身坐上皇位,二是培养出令月这么个优秀的女儿!
册封礼仪十分繁琐,一些大臣开始就细节进行反复扯皮。扯皮的过程中,他们还顺便讨论了献虏仪式的礼仪。
大周难得有这样举天同庆的喜事,他们巴不得敲锣打鼓,弄得天下皆知。
李令月不耐烦听他们扯这些琐碎的事宜,便在一旁走起了神。册封礼仪什么的跟她没关系了,礼部在拟定了流程之后,她照做就好。
不对,她得先观察观察,要是礼部拟定的流程太折腾人,她得酌情删减一部分。
她这边都已经快进到“天策上将”的册封仪式了,也不知阿政那边进展如何了。要是他还没能拿下剩下的地方,她可就要赢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