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两人在李令月面前痛哭流涕地表示他们后悔了,恳求李令月再给他们一个机会,但李令月还是毫不留情地让他们收拾东西走人。
李令月也想不明白,这些人怎么会这么勇,在殿试上都敢作弊。
后世作弊,顶多是几年之内不能参加考试,现在当着皇帝或储君的面作弊,与欺君有什么区别?
兴许这两个人只是一时鬼迷心窍,但因着他们的这种举动,日后,除非他们立下什么不世功绩,否则他们也不会再有什么前程了。
当李令月将两名意图作弊的考生撵出去后,其他考生明显也受到了些许影响。
但有一部分考生此时已经沉浸在往我的境界中,对外界的事一无所知。
其中一名考生看上去尤为投入,李令月对他产生了些许兴趣,便绕到了他的身后,查看他的答卷。
她虽不怎么会作诗,但还是有些诗歌鉴赏能力的。当她看了这人写的咏秋海棠诗之后,不由大为赞叹。
大唐果然人才辈出,随便揪一名考生出来,都能写出这样大气的诗来。
后世虽也常有人作诗,却不及大唐这般群星璀璨,好诗扎堆。
看完诗歌之后,李令月又去看这人的策论。这篇策论虽然还未作完,却也言之有物,暗合李令月的心意。
李令月见状,不由去看这人的姓名,发现这人正是她所关注的宋璟。
好吧,原来是他啊,那就不奇怪了。
李令月为了查看宋璟的试卷,与宋璟距离极近。只是宋璟专注于答题,对于她的到来一无所知。
而这一幕,恰好落在了武皇的眼底。
李令月与宋璟年龄相仿,又是男才女貌,武皇看在眼中,不免动了几分心思。
“去,给朕打探打探,那名考生究竟是什么人,身家背景如何。”武皇对身边之人吩咐道。
“是。”她身边的女官领命而去。
武皇驻足旁观了片刻,在李令月发现她的到来之前,转身离开。
第095章第95章
这么多名考生,这么多份答卷,李令月自然不可能在一日之内就批阅完,并给众人排出名次来。
但她在会场中溜达了一圈之后,对于哪些人可以名列前茅,哪些人只能排在中游,心中已经有了数。
一些灵气逼人者,在现场考试时,就能看得出来。
尽管李令月心中已经有了几个看好的人选,但李令月并没有对这些人表现出特殊的青睐来。
在看完这些人的答卷之后,李令月便默默走开了。
按照规定,考生在答完题之后,便可交卷离开。一个月后放榜,到时,他们再来看一看各自的名次。
那几名最受李令月看好的考生早早便答完了题,交完试卷后,他们便离开了考场。
之后,陆陆续续又有十数名考生答完题离开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头逐渐升高,李令月也不耐烦总在这里等着,便在身边之人的建议下先回殿内稍作歇息。
今日下午还有武举,明日还有明经科及女科的考试,李令月不可能全程围观考试的整个过程。
女科严格来说并不是正儿八经的科目考试,而是武皇和李令月为选拔女官所设的。
能够达到“殿试”标准的女子并不多,即使李令月放宽了标准,能够来参加“殿试”的,也只有二三十人。与数目庞大的进士科,明经科以及武举科考生人数相比,参加女科的人数可谓九牛一毛。
不过,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李令月记得,武皇举办的第一届女科,参加殿试的考生,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头几届参加女科的考生,除了个别不合武皇心意者,其余人几乎全部被武皇收入麾下,成了武皇的左膀右臂,或是被武皇指派来辅佐李令月。
一些官宦之家及富庶之家见培养家中女儿有利可图,便调整了策略,开始培养起家中的女儿来。尤其是那些聪慧的小娘子,能够得到的资源渐渐可与族中男子持平。
她们在族中也渐渐有了些许话语权,不再如过去一样,大事都得听从父兄和族长的安排了。
至于那等条件不好的人家,依旧少有人会供女娘读书。他们兴许会愿意勒紧裤腰带供家中有出息的子弟去读书,但要让他们将同样的资源分配给家中女眷,他们便会十分犹豫。
毕竟,在他们看来,女娘终有一日是要出嫁的。他们若是倾尽全力将家中女娘供了出来,日后得到好处的,究竟是他们这些“娘家人”,还是女娘的“夫家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