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弄玉风云禾晏山免费阅读 > 7080(第23页)

7080(第23页)

江泠知道她是担心他,她处事周到,为他着想,考虑了许多事情,防患于未然。

他抬手,轻轻拍了一下她的头,“别担心,既来之则安之,没有亲族支持,我也会一步步往前走。”

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她要是有心事,慌乱时,江泠就会拍拍她的头,安慰她。

叶秋水总能因此安心,今日也是这样,她眉头的愁绪渐渐消散,心想,是啊,她根本就不用为此烦忧,因为江泠就是这样一个人,寡言少语,但却很执拗,他有自己的原则,不会说为了仕途可以走得轻松些,为了以后能平步青云就去讨好谁。

他觉得江家眼界低,为了那些眼前能看到的利益争得头破血流,如果继续和这样的族人纠缠,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江泠毫不犹豫,果决地脱离宗族,宋家为了不被拖累抛弃他,也会为了利益再来亲近他,昨日之我,未必不是明日之我,江泠不需要这样虚假的亲情,他自己本身就在前进。

叶秋水低低一笑,“嗯,知道了。”

马车回到暂住的地方,是城北的一方馆舍,远离嘈杂的街市,适合读书。

叶秋水现在已经很富有,想买什么不必犹豫,为温饱问题发愁好像已经上辈子的事情了。

她可以眼睛都不眨地租下一间僻静的院落,回到家,看到桌上摆满了账本,涂涂画画,还有各种京师城区,街坊的路线,居住轻狂,以及空余门面的图纸。

江泠拿起一张端详,问道:“芃芃,你想在京城租铺子吗?”

叶秋水点头,“想,不过还没决定好。我想回到曲州后,同胡娘子她们商量一下,先弄些货物过来卖,等搞清楚京师的行情后再决定也不迟。”

江泠说:“我帮你打听打听。”

他是贡士,常出入宴席诗会,认识的人也多,消息灵通,若想要打听什么,比一个初来京师的小女娘要轻松些。

叶秋水笑容明亮,“谢谢哥哥!”

江泠嘴角微微牵起,在桌前坐下,翻开一本书看。

*

贡士留下的考卷全部铺陈在桌上,主考官按照评选出来的优良,将考卷从好到次排列,呈到皇帝面前。

身着窄袖常服,戴垂脚幞头的皇帝拿起几张,低头翻阅。

考官们已经商议出初步的排名,只等皇帝敲定。

廷试考的是策问,题目“民之官为何”。

贡士们答得都很好,为官者,天地帝师再上,而后是民,心里没有百姓,当不了好官,无论是引经据典,还是陈述衷情,这道题没有什么难答的,皇帝随意翻阅,却在看到一张考卷的内容后停下,无他,只因这个贡士不仅谈到了民生,还说到了兴农的重要性,农之于民,不仅是生计,还是一种安抚治下的手段。

他说,民之于官,非独顺从而已,官之于民,亦非独统治也。两者当共谋福祉,同享安宁。惟官民一心,共力耕耘,方能国泰民安。治国之道,抑末而扬本,保农而固本。官民同舟,农事为楫,共渡安澜,共谋丰年。此乃古圣先贤之遗训,万世不易之至理也。

民与官,舟水相依,甚至更可以说是一种共生的关系。

这名贡士的文章写得与他的字一样,刚劲,严肃,没有华丽的辞藻,若论才情,在这一众贡士当中只能算平庸,但胜在逻辑清晰,观点也鞭辟入里。

“这个贡士叫什么名字。”

皇帝问道。

考官上前,“回禀官家,这名贡士叫做江泠,是曲州人士,去年还中了解元。”

皇帝眉梢微抬,“哦?还是解元,将他参加解试时的考卷呈来看看。”

解试的考卷都有留存,话音落下,立刻有人去取,不一会儿呈上前,皇帝看几眼,有些讶然,“他是什么出身,倒像是务过农的。”

不然怎么能写出如何治理虫害,兴水利的文章,虽然相关书籍很多,但别的考生大多总结的都是书上的知识,很少可以有人写出自己的观点,而这个考生运用的,却是自己积累的经验。

考官讪然,顿了顿说:“京中传闻,他是宋家的表少爷。”

“宋家的?”

宋家谈不上大族,但族中有人做官,在京师也算有根基,族中子弟不至于务农。

考官接着道:“不过,这名贡士与亲族不和,与宋家关系也不好,臣听闻,他性格乖戾,不敬长辈,据说,他父亲还是个罪臣,不过,严尚书倒是极力为他担保。”

“严敬渊,他那古怪性子,还有看得上的人?”

谁人不知,严大人雷厉风行,两袖清风,为百姓称颂,他能为某个贡士担保,想必是极为看重对方了。

传言如此,不知是真是假,考官也不能妄加论断,只能将所有的事情告诉皇帝,让他评判。

当日殿试时,官家在场,也问了贡士们几个问题,都见过人,那个江泠,文章写得不错,官家这次又仔细看过他的考卷,应当是欣赏的,只是听了臣子的话,又有些犹豫。

*

殿试第二日是放榜的时候,江泠出去了,叶秋水无心去看铺子,和张教谕一起等着,一同从府学来的未取中的贡士也在等,他们与江泠是同年,即便来京应试未取中,但有一个进士郎的同窗,也是很光耀的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