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开局召唤5千剑皇 > 第144章 微服私访(第1页)

第144章 微服私访(第1页)

朱允林站在江南省城的街头,望着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以平民的身份走在自己的国土上,没有御林军开道,没有百官随行,只有贴身侍卫李全忠远远跟在身后。街边的商铺鳞次栉比,霓虹灯在暮色中闪烁。他记得首辅张明远在御前会议上说过,江南省是大明最富庶的省份,gdp连年增长,百姓安居乐业。可眼前的一幕却让他皱起了眉头。"让开!让开!"一阵粗暴的喝斥声传来。朱允林循声望去,只见几个穿着制服的城管正在驱赶街边的小贩。一个卖糖葫芦的老人踉跄着后退,竹签散落一地,红艳艳的山楂滚得到处都是。"大爷,求求您了,我这就收摊,这就收摊"老人佝偻着腰,声音颤抖。"少废话!这个月都第几次了?"为首的城管一脚踢翻了老人的推车,"再让我看见你在这儿摆摊,没收工具!"朱允林的手指微微发抖。他记得奏折上写着,江南省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街面整洁,秩序井然。可眼前这一幕,哪里还有半点文明的样子?他快步上前,扶住了摇摇欲坠的老人。"老人家,您没事吧?"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泛着泪光:"多谢公子,老朽没事只是这生意,做不下去了啊。""为何不去市场里摆摊?""市场里的摊位费太贵了,一个月要五千两银子,老朽哪里付得起"老人叹了口气,"儿子在工厂做工,已经三个月没发工钱了,儿媳又生了病"朱允林的心猛地揪紧了。他摸出几张银票塞给老人:"这些钱您先拿着,给儿媳看病要紧。"老人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拿着吧。"朱允林坚持道,"对了,您儿子在哪家工厂做工?""在城南的纺织厂,听说东家是总督大人的亲戚"老人压低声音,"公子,这话可不能往外说"朱允林的脸色沉了下来。他转身对李全忠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地点点头。夜幕降临,街边的路灯次第亮起。朱允林站在繁华的街头,却感觉一阵寒意。他想起御书房里那些奏折,字里行间都是歌舞升平,可眼前所见,却让他心惊。"陛下"李全忠凑近低声道,"要不要去城南看看?"朱允林点点头。他必须亲眼看看,这个号称"天下第一富庶"的江南省,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朱允林和李全忠沿着昏暗的街道向南走去。越往南走,街边的景象越发破败。路灯时明时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陛下,前面就是纺织厂区了。"李全忠低声提醒。朱允林点点头,目光扫过路边斑驳的墙壁。墙上贴着几张泛黄的告示,他凑近一看,是工人讨薪的抗议书,但已经被撕得七零八落。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几个穿着工装的年轻人慌慌张张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其中一个差点撞到朱允林。"对不住,对不住"年轻人连连道歉,声音里带着惊慌。"发生什么事了?"朱允林拉住他。年轻人警惕地打量着他:"你们不是本地人吧?快走吧,这里不安全"话音未落,远处传来警笛声。年轻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挣脱朱允林的手就跑。"站住!"一队穿着制服的巡捕冲了过来,"又是你们这些闹事的!"朱允林站在原地,看着巡捕们追着工人远去。他的手指深深掐进掌心,这些本该保护百姓的人,此刻却在追捕讨要血汗钱的工人。"陛下,要不要"李全忠欲言又止。朱允林摇摇头:"先看看再说。"他们继续向前,来到一片厂房区。高大的烟囱冒着黑烟,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厂区门口站着几个彪形大汉,正在检查进出工人的证件。"两位,这里是私人厂区,闲人免进。"一个大汉拦住他们。朱允林从怀里掏出一张名片:"我们是京城来的商人,想谈笔生意。"大汉接过名片看了看,脸色缓和了些:"原来是京城的贵客,请稍等,我去通报东家。"趁着等待的工夫,朱允林打量着四周。厂区围墙很高,上面还拉着铁丝网。进出工人都低着头,步履匆匆,仿佛一群没有灵魂的傀儡。不一会儿,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哎呀,贵客远道而来,有失远迎!在下是厂里的经理,姓王。"朱允林和他寒暄了几句,王经理便热情地邀请他们参观工厂。走进车间,刺鼻的化学气味扑面而来。朱允林看到一排排机器前,工人们机械地重复着动作。他们的脸上满是疲惫,有些人甚至站着都能睡着。"我们厂是江南最大的纺织厂,每天能生产十万匹布。"王经理自豪地介绍,"工人都是三班倒,机器二十四小时不停。"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朱允林注意到,很多工人手上都缠着纱布,有的纱布已经被血浸透。"工人的待遇怎么样?""包吃包住,一个月三千两银子。"王经理笑道,"不过最近资金周转有点困难,工资可能要晚发几天。"朱允林的心沉了下去。他想起那个卖糖葫芦的老人,想起那些被追捕的工人。这些血汗钱,竟然还要被拖欠。参观完车间,王经理带他们来到办公楼。装修豪华的办公室与破旧的车间形成鲜明对比。墙上挂着一幅字画,落款是江南总督。"东家和总督大人是故交。"王经理得意地说,"所以在我们厂做生意,尽管放心。"朱允林强压着心中的怒火,敷衍了几句便告辞离开。走出厂区,天色已晚。朱允林站在路灯下,久久不语。李全忠知道皇帝心情沉重,也不敢打扰。突然,一阵哭声传来。朱允林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年轻女子蹲在路边哭泣。她怀里抱着个婴儿,身边还站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这位大姐,发生什么事了?"朱允林上前问道。女子抬起头,脸上满是泪痕:"我丈夫在厂里干活,从机器上摔下来,腿断了厂里不但不给治,还把他开除了"朱允林的心猛地揪紧了。他蹲下身,轻声问道:"厂里为什么不给治?""说他是自己不小心,不算工伤"女子抽泣着,"我们去讨说法,还被巡捕抓去关了一天"小女孩怯生生地拉着母亲的衣角:"娘,我饿"朱允林的眼眶湿润了。他摸出身上所有的银票塞给女子:"这些钱你先拿着,给孩子买点吃的。"女子连连推辞:"这怎么行""拿着吧。"朱允林坚持道,"你放心,这件事一定会有人管的。"离开那对母女,朱允林的心情更加沉重。他想起自己登基时的誓言:要让大明百姓安居乐业。可眼前所见,却让他无地自容。"陛下,要不要去巡抚衙门看看?"李全忠提议。朱允林摇摇头:"不必了。回京吧,朕知道该怎么做了。"回京的路上,朱允林一言不发。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画面:被城管驱赶的老人,被巡捕追捕的工人,断腿的工人,哭泣的母女他想起首辅张明远在御前会议上侃侃而谈,说江南省是全国的典范。想起那些歌功颂德的奏折,想起那些粉饰太平的报表"停车。"朱允林突然说道。李全忠连忙让马车停下:"陛下?""传旨,让锦衣卫指挥使立即来见朕。"朱允林的声音冰冷,"还有,让首辅张明远、吏部尚书、户部尚书都到御书房候着。""是。"回到皇宫,朱允林立即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他详细描述了在江南省的所见所闻,命令锦衣卫立即展开调查。御书房里,首辅张明远等人已经等候多时。看到皇帝阴沉着脸进来,众人都感到一阵不安。"诸位爱卿,"朱允林冷冷开口,"朕刚刚从江南省回来。"张明远脸色一变:"陛下微服出巡,怎么不告诉臣等""告诉你们?"朱允林冷笑,"告诉你们,好让你们提前布置,继续欺瞒朕吗?"众臣吓得跪倒在地:"臣等不敢!""不敢?"朱允林拍案而起,"朕亲眼所见,江南省百姓生活困苦,官商勾结,欺压百姓!你们却告诉朕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他拿起案头的一叠奏折,狠狠摔在地上:"这些歌功颂德的奏折,都是谎言!"张明远等人瑟瑟发抖,不敢抬头。"传旨,"朱允林深吸一口气,"立即成立特别调查组,彻查江南省官场。凡是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者,一律严惩不贷!""是""还有,"朱允林继续说道,"立即制定新政,提高工人待遇,规范工厂管理。凡是拖欠工资、违反劳动法规的,一律重罚!"众臣连连称是。朱允林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要让大明真正强大,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至少,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朱允林伏案批阅奏折,眉头紧锁。自从江南之行后,他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个时辰。"陛下,该用膳了。"李全忠轻声提醒。朱允林摆摆手:"放着吧,朕看完这些奏折再说。"案头堆满了各地送来的奏折,有弹劾江南总督的,有为江南官员求情的,还有对新政提出异议的。每一份奏折背后,都代表着一股势力在角力。突然,一份奏折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首辅张明远上的折子,言辞恳切,说新政推行过急,恐引起地方动荡,建议暂缓实施。朱允林的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太清楚这些老臣的套路了,表面上为国为民,实则是在维护既得利益。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传锦衣卫指挥使。"他放下奏折,沉声说道。不一会儿,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匆匆赶来:"臣参见陛下。""江南的调查进展如何?""回陛下,已经掌握了确凿证据。江南总督与当地富商勾结,贪污受贿数额巨大。他们还豢养打手,镇压工人抗议"朱允林点点头:"立即逮捕江南总督,查封相关产业。记住,要快,不要给他们转移财产的机会。""是!"陆炳刚走,李全忠又进来禀报:"陛下,首辅张大人求见。"朱允林冷笑:"来得正好,宣。"张明远走进御书房,神色凝重:"陛下,臣有要事禀报。""说吧。""陛下,江南总督一案,牵涉甚广。若是贸然动手,恐引起朝野震动""哦?"朱允林挑眉,"那依首辅之见,该如何处置?""不如先将其调离江南,再慢慢查办""慢慢查办?"朱允林拍案而起,"等他销毁证据、转移财产吗?张明远,你当朕是三岁孩童吗?"张明远吓得跪倒在地:"臣不敢!臣是为社稷着想""为社稷着想?"朱允林冷笑,"朕看你是为自己着想吧?来人!"一队锦衣卫冲了进来。"将张明远押入诏狱,严加审讯!"张明远面如土色:"陛下!臣冤枉啊!"朱允林不为所动:"冤枉?朕已经查清楚了,你收受江南总督贿赂,为其遮掩罪行。这些年来,你结党营私,欺上瞒下,真当朕不知道吗?"张明远瘫软在地,被锦衣卫拖了出去。处理完张明远,朱允林立即召见了新任首辅王守仁。这是他在江南之行后提拔的年轻官员,以刚正不阿着称。"王爱卿,新政推行得如何?""回陛下,各地反应不一。有些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暗中阻挠""那就换人!"朱允林斩钉截铁,"凡是阻挠新政的,一律撤职查办。朕要的是能为民做事的官员,不是尸位素餐的蛀虫!""是!臣这就去办。"王守仁退下后,朱允林走到窗前。夜色深沉,但他的内心却异常清醒。他知道,这场改革才刚刚开始,前方还有无数艰难险阻。但他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开局皇帝,召唤五个合成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