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算了一下,不管明年形势如何,坐拥这么一大批土豆,每个巴萨村的村民都能吃饱肚子。
如今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向农业部门汇报产量情况。
不过根据抽签结果,巴萨村并不在督导随机检查的范围内,卢箫松了口气。这样看来,只要编一个合理的数字,然后把现有的红薯全部进贡给中央当税就行。
然而。
看到报纸上的报道时,卢箫觉得大事不妙。不是因为报道了什么产量骤减的惨状,而是因为满篇都是大丰收的喜悦。
亩产千万斤?
那几个黑色的字晃得刺眼。
即便是种惯了红薯的华州地区,都绝不可能达到这个产量,这一定是各级官员层层谎报的结果。
过分夸张的数据,让滑稽之感冲到了顶峰。
【时振州总元帅英明的决定,促成了今年红薯大丰收的局面。形势稳中向好,红薯种植成效明显。
来年,我们将继续沿着时总元帅的指示,进一步完善红薯种植及加工产业链,专注于红薯产能提升工程,扩大红薯轮作规模。
与此同时,其它蔬菜的种植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花生、橄榄等油料作物呈稳产态。】
读完上面这段文字,明明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卢箫却感觉脊背出了不少汗。
**
十一月底,再次在《世州评论报》上找到了类似的屁话时,卢箫无奈地将报纸拍在桌子上。
“怎么了?”趴在床上看书的白冉抬起了头。
“这上面说,奥伦堡红薯亩产9700斤。”
“这不是很正常嘛?”白冉不以为然。
“亩产一万斤,正常?”卢箫皱起眉头,不可理喻地看着爱人。“在西伯利亚那鬼地方,千斤都不正常,还万斤。”
白冉轻轻笑了两声:“不,我是说这个报道非常正常,大家都很擅长欺上瞒下。”
卢箫抽出书架最左侧的一个皮质笔记本,翻到其中一页,盯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出神。
过了片刻,她抽出墨水笔,在右下角的一处空白写上“9700”这个数字。笔快要没水了,但她并不在乎,只是一动不动地思考着。
白冉仍趴在床上,薄薄的绸缎睡衣静静地贴在她后背的曲线上。她歪头盯着认真思考的爱人,好奇地眨眨眼,浅金色的睫毛上下扑闪片刻。
“你打算怎么办?”
卢箫转过头来,抿了抿嘴,却没有说话。
她早就知道肯定需要谎报红薯产量,因为全村根本没有那么多红薯。为防止出现意外,她先留时间观望了欧洲大陆附近的产量汇报,再决定巴萨村的上报数量。
没有人想随波逐流,但到了关键时刻,人人都不得已而随波逐流。
欺上瞒下也是同理。
卢箫盯着爱人看了一会儿,说出了她迫不得已的决定。无论过去多少年,那双灰色眼眸中透露出来的气质仍一模一样。
“说一个不那么离谱的谎话。”
白冉微笑了起来。
“我无脑拥护你的一切决定。”
“请不要这样,我又不是时振州。”卢箫无奈扶额,还在为红薯之事心烦意乱。
不过,来自爱人的下一句话打消了所有不安。
“但你是我的信仰。”
**
两天之后,卢箫最终上报的数字是3800斤每亩。这是巴萨村今年土豆的产量,很合理,合理到在一堆谎言中格格不入。
很滑稽。
即便是这样一个中规中矩的产量,卢箫仍受到了农业督导的批评。
“那个小卢啊,你们确定没有称错?”在某通电话中,督导先是旁敲侧击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