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年(1737)为了政治平稳过渡,乾隆开始重用鄂尔泰和张廷玉。】
【鄂尔泰、张廷玉是雍正皇帝生前最信任的大臣,甚至在遗诏中赞扬他们是“不世出之名臣”,并要求将二人“配享太庙”。】
【此时鄂尔泰、张廷玉秉政,“门下士互相推奉,渐至分朋引类,阴为角斗”,形成了鄂、张朋党。】
【满洲官员大多依附鄂尔泰,而汉人官员则多投靠张廷玉。】
【但由于乾隆以满洲为本位的思想较之康熙皇帝、雍正皇帝更加浓厚,因此,鄂党要稍占上风。】
【可实际上鄂、张党争都在乾隆皇帝的操控之下,诚如他自己所说:“朕临御以来,用人之权从不旁落。试问数年中,因二臣之荐而用者为何人?因二臣之劾而退者为何人?”】
【乾隆五年(174o),他公开宣示,揭露了满汉大臣分别依附鄂、张二人的事实,并警告鄂、张朋党:“鄂尔泰、张廷玉乃皇考与朕久用之好大臣,众人当成全之,使之完名全节,永受国恩,岂不甚善?若必欲依附逢迎,日积月累,实所以陷害之也。”】
……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熜开始有点欣赏这小子了。
不为其他。
“真狂啊……”
也是真有自信!
他眯眼看着天幕里乾隆的意思。
朕知道你们在干什么、想干什么。
但朕依然放纵你们。
因为朕知道,你们一定翻不了天。
朕在,天就塌不了。
而从另一种角度看,乾隆又在警告他们。
朕容许你们在一定范围内玩这种抱团游戏。
但你们不能过分。
过分了,是要挨打的。
“一松一弛,一紧一放。”
“让大臣心上总悬着一把利刃。”
朱厚熜脑中的一层薄翳突然被捅开。
“一把剑,其刃似出未出之际才是最可怕、最有威慑力的。”
自己对大臣的方式有些太粗糙了。
朱厚熜眼中精光一闪。
朕应该展示一下肌肉了。
……
【乾隆六年(1741)十二月,左都御史刘统勋上奏称,张廷玉历事三朝,皇上对他的厚恩眷顾可谓极盛。】
【但现在外面传闻“桐城张、姚两姓,占却半部缙绅”,他们家族的势力已经太大了,请求在三年之内停止张家亲属升官。】
【这个奏章得到乾隆的批准。】
【张廷玉见势不妙,请求解除自己管理吏部的权力,但被拒绝。】
【第二年,张廷玉欲将伯爵之位转给儿子张若霭承袭,结果乾隆以“我朝文臣无封公、侯、伯之例。大学士张廷玉伯爵,系格外加恩”的理由,剥夺了他的爵位世袭。】
【而同时,左副都御史仲永檀与鄂尔泰长子鄂容安串通泄露密奏内容,仲永檀被逮捕下狱,鄂容安被革职,并牵连到了鄂尔泰,他的所有加级、纪录,俱着销去,降二级,从宽留任。】
【鄂党、张党,一满一汉,在乾隆的调控下一直势均力敌,双峰并峙。】
【乾隆十年(1745),鄂尔泰得病死了。】
【乾隆提拔出身于满洲镶黄旗、开国功臣遏必隆的孙子、一等公讷亲接替鄂尔泰为领班军机大臣。】
【鄂尔泰死后,乾隆一直在观察张廷玉,想抓他的小辫子处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