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周密的合算,计划出一个好的退路。唐县令和师爷心情愉快,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师爷问道:“大人,现在要到孙家村报喜吗?”给仇人报喜,不怎么对劲。不过不报喜,又不行。至少明面上孙山和唐大人没有撕破脸面。黄阳县的百姓也从不知道杨雄之死,完全是孙山的逼迫。百姓还以为唐大人大义灭亲,获得不少称赞。唐县令立即说到:“报,怎么不报~不仅要报喜,还要大报特报,好让全县的百姓知道黄阳县出了一名进士。呵呵,快去安排,一定要有多热闹就多热闹。”虽然唐县令讨厌孙山,不想报喜。但不报,肯定反常动作,引起怀疑。所以一定要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别的地方中进士怎样欢喜,他们黄阳县也要怎么欢喜,甚至还要更欢喜。这可是黄阳县有史以来第一位进士,这是天大的喜事。师爷明白唐县令的意思,立即领命,安排人去报喜。师爷安排了两个队伍报喜。一个到孙家村报信,一个敲锣打鼓在县里游荡,势必把孙山高中的消息传播开来。师爷想到不久将来就能离开黄阳县,心情更愉快了。吩咐衙门的人做事,显得慈眉善目,和颜悦色。县衙这边刚收到消息,不到一刻,县学那边就知道孙山高中了。在县学干活的德哥儿愣了愣,随后一蹦三跳,大声地喊:“山子,我的山子,我家山子成为进士老爷了。”德哥儿收到消息后,假也不请,一溜烟地跑了出去。教谕看他是进士老爷的兄弟,非常大度地恩准德哥儿“先斩后奏”。这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德哥儿底气也升起来了。德哥儿跑了出去,不是找洪秀才,而是跑到黄秀才家里通报。黄秀才捂住胸口,仰头呐喊:“为什么,为什么孙山不是我的学生?为什么是那个姓洪的学生?为什么,为什么,老天不公!”可怜的黄秀才,天天跟洪秀才斗,结果,无时无刻都完败。至今为止,学堂依旧没有出一个秀才,更不要说举人,进士了。洪秀才的学堂每到招生季,挑着选学生,而黄秀才这边,都是洪秀才挑剩下的学生。这么一来,差距越来越远,黄秀才的学堂一开始跟洪秀才的学堂并驾齐驱,如今渐渐没落。黄秀才唯一庆幸的就是把侄女嫁给德哥儿,好让黄家跟孙家勉强搭上关系。德哥儿看到岳父的大哥好似发疯癫了,不由地害怕起来。哎呦,早知道就不来黄家了,失策失策。在德哥儿心里,他是黄家的女婿,所以先过来分享好消息,哪知道会刺激到黄秀才。德哥儿见状,一步一步地往后退,随后一转身,像只兔子一蹦三跳急速地跑出去。快速地转弯,跑向不远处的洪家学堂。洪伯见到德哥儿,不解地问:“德哥儿,你不是在县学的吗?怎么跑了出来?”看了看时辰,此时此刻应该是上班时间,德哥儿莫非旷工偷懒?德哥儿兴奋地说:“洪叔,洪夫子在哪里,我有好消息要告诉他。”其实德哥儿更想跑回孙家村,不过教谕说了,衙门等准备好敲锣打鼓的队伍后,就会到孙家村报喜。于是德哥儿便暂时不回孙家村。媳妇领着娃子跟着岳母走亲戚,德哥儿想着明天跟着媳妇娃子一起回村洪叔不知道德哥儿找洪秀才什么事,笑着说:“夫子在学堂上课,如果不是急事,还是不要找夫子了。”洪秀才是个兢兢业业的夫子,最讨厌别人上课找他。如果不是十万火急之事,还是等下课再来吧。德哥儿着急地说:“洪叔,这是天大的喜事,你快叫洪夫子出来。”洪叔不信,摇了摇头说:“德哥儿,有喜事?你先告诉我,我再告诉夫子。”德哥儿为人:()我,孙山,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