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涵长得矮,离沙地更近,看得也就更清楚,他指着不远的一处,扯了扯苏乙的衣袖。
苏乙朝那一看,当即夸道:“小仔厉害,嫂嫂都没瞧见。”
两人徒手把鱼都沙里刨出来,见是条几乎和沙子同色的比目鱼,大也是真的大,拎起来像只风筝似的,又扁又宽,再看鱼嘴,还是活的
“大哥说得没错,这种鱼的两只眼睛真的都长在一边。”
钟涵抱着鱼仔细看,用手指戳戳奇怪的鱼眼,多多和满满也凑上来闻闻。
没想到一上来就得了大货,两人把鱼放在往里提着走,接着又捡到不少墨鱼和鱿鱼,挖了满满一桶各式各样的螺。
当桶都装不下,沉得坠手时,钟洺也载着满当当的收获上岸了。
第122章官府布告
“随便一捞就是一网子,当真是多得很,不知道为何都给吹到岸边上来了,我潜到水底看了几眼,也没看出个什么。”
钟洺顶着滴答水的脑袋,把满满一网海肠子放在地上,钟涵利索地一下蹦出三步远。
他太清楚大哥的性子,为防大哥捉海肠子来吓唬自己,赶紧主动拽来另一张网,让大哥看里面的鱼。
“大哥你瞧,我和嫂嫂在沙子里挖出来的大鱼!”
钟洺瞥一眼,发现是比目鱼,怪是意外。
“这都能让你俩遇见,我在海里时也没见过几回,看来今日咱家走运。”
苏乙撑着腰笑道:“你瞧着这条鱼是送去乡里卖了,还是留下自家吃,若是要吃,咱们一顿也吃不完,怕是要和二姑他们分一分。”
钟洺问他俩想不想吃,两个哥儿都是可吃可不吃的模样,鱼再鲜美,天天吃也吃不出什么花来了,况且网里还有别的鱼能治菜。
“那索性卖了,省的分来分去麻烦得很,我掂着斤两,当是能换个几钱银子。”
钟洺把湿衣裳从肩头拿下,拧出水来后又甩回去,回头看一眼海上道:“我再下去一趟,多打一网上来,你们是先回去还是等我一道?”
“这才出来多久,不急着回,你把东西放下去就是。”
听得夫郎这么说,钟洺点头称好。
临近午间,海边的海肠都给捞得七七八八,家家都得了几十斤,俱是乐开了花。
人群走后,岸边海鸟聚拢而来,不断起落,捡食余下的零星海肠。
钟洺到家换了身干净衣裳,和唐大强前后撑船去乡里,预备把比目鱼和分出来的一半海肠卖了,又因苏乙说想吃醋拌的绿叶子菜,他记在心里,想着卖完就去菜摊上转转。
昨个起风,街上的摊子也都撤了,没人敢出来经营,今日来了一望,仍不及平常热闹。
离海近的地方难免如此,一日刮风一日下雨,还都不是小打小闹,又天高皇帝远,文教不兴,怪不得中原人都视此间为荒僻之地,哪个当官的被贬到此处,便觉一辈子仕途到头。
如此一想,钟洺又对那县城里新来的县老爷多了几分敬佩,也盼着新稻种尽早下种。
来了乡里方知,此番撞了大运的只有他们白水澳人,未见别的村澳有人来兜售海肠。
所以人不算多,一斤仍能叫到五十文的价,若能有个二十斤,那便是一两银。
难受的是码头鱼税仍在,海肠价贵,一斤还得缴五文的税钱,水上人不肯吃亏,转头也要将这五文计入本钱,来买的人就得多掏铜板。
少不得又是一阵怨声载道。
钟洺讨个巧,将自家与唐家得的海肠分别卖予了两家相熟的食肆,最后剩条比目鱼,他琢磨一番,决定去黄府问问。
因尚管事月月都得露个几次脸,来他摊上打听打听有没有新得的新鲜鱼获,好送回去讨主子欢心,又或是来买酱下酒,吃了快一年了也不见吃腻。
就说上月,钟洺捕了两条斩了尾巴的团扇鱼,也正是让黄府给采买了去,但自打入了这月,再没见过人。
好歹也是条用得上的人脉,黄府家大业大,尚管事又在二房面前得脸,钟洺时与他闲话,便能得一二消息见识。
他有心去探探究竟是怎么个光景,总不能是他不知不觉间把人给得罪了。
至黄府一角门,钟洺熟门熟路地给守门的小子塞五个铜子,小子闻到一股鱼腥气,抬眼一看,认出钟洺。
“是你啊,又来寻府里尚管事?”
他自阶上蹦下来,绕着圈看鱼。
“这鱼生得好一个怪模怪样,海里的丑鱼怎么这么多?”
钟洺不假思索道:“它们在海里不见人,可不就随便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