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对了!”黎筝毫不犹豫地道,“他缺少一个藏黄金的地方,所以,就把目光瞄准到了才刚失去了亲人的家庭身上。”
“没有亲手杀人,他找了一个才死了没多久时间的人,赶在对方的棺材下葬之前,把对方的尸体和黄金对换了过来。而入土之后,这口棺材就会成为世界上最为安全的地方,再也没有人会想要将别家长辈的坟墓挖开,把这口装着“腐烂尸体”的棺材重新挖出来!而后,只需要将偷换出来的尸体丢到一个常人难以到达,难以寻找的地方,几年一过,尸体便会自动腐化得面目全非,到时,纵使是家属来了,也没有办法辨认出来了!罪魁祸首这么办,要的就是一个死无对证!”
“好!好一个死无对证!”徐且气得面色铁青,双眼怒瞪,恐怖的愤怒神情让他简直像是一尊贴在门上的门神:“偷活人的粮食出去卖!用亡者的棺材装金银!这些贪官污吏难道真的当人世间没有王法,没有半个青天大老爷在了不成?”
活人的粮食,亡者的棺材,这两样东西都触及到了人的底线,让人越听越是火冒三丈!
被这桩事情气得牙牙痒的人不单单只是徐且一个,旁的义愤填膺地破口大骂的人也有的是:“贪官!贪官!这还是人该做的事情吗?摘他帽子!我们回去将这件事大白于天下,将他的帽子摘了!”
群情激奋,难以安抚,黎筝被吵得头疼,索性闭嘴没再去安抚,也好叫战士们留着这暴涨的情绪,回去问罪那还敢使出骗术来的贪官。
为了有理有据的与其对峙,尸体也是必须带上的,黎筝挥了挥手,让战士们将整个棺椁一起抬走,可战士们才刚抬起棺椁,整个墓穴便是一阵地动山摇,土石碎落。
安国城池之中,被捆绑着手臂,跪坐在一根柱子前头的落网贪官抬起了头,望着远方,他脸上露出了一个计谋得逞的笑容。
实际上,黎筝他们猜错了,官员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让他们安然无恙的从墓穴当中走出来。
虽然他完全没有预料到秦国的官员会在攻占了城池之后,第一件做的事,便是兢兢业业地调查他搬空粮仓的首尾,并且雷厉风行地将他抓捕归案,直接导致了他在本该带着巨款退隐的档口,又被人抓捕了起来不说,还在众目睽睽之下蒙受了巨大的屈辱!
不过人生嘛,多多少少的有些磨难和小小的插曲又如何呢?
难道那些初出茅庐的小毛头们真的能将早已为自己准备好退路的他逮捕归案吗?
随手用一笔巨款贿赂了看守他的牢头,解开了桎梏的贪官慢条斯理地转动着自己的手腕,在牢头极为恭敬地打开了牢门之后,他迈开脚步,极为潇洒地走出那座关押着他的牢笼,嘴角之上,一抹属于胜利者的笑容缓缓勾起。
城外山林里的墓穴,写作墓穴,读作牢笼。
也是他一开始就准备好的,要送给多管闲事的秦国首领的藏身处。
即便什么都不做,只要踏入那座墓穴,秦军首领便中了他的计谋。
没有一锭金子的墓室,一口调换过死者的棺材,那些贪婪凶猛与虎狼无异的秦国人不将整个墓室找得翻过来才怪!
从头到尾都没有动过那口带着机关的棺椁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永远的藏身在那里,死在赵国的土地上,是他为他们谋定好的结局。
第205章
一阵森冷的奇风,从狭长的通道中卷席而来,呼啸而至时,险些吹灭了战士捏在手中的火折子。
扑闪的火光与影子在墓穴赤铜古朴的墙壁上随风窜动,恍恍摇摆之际,嘶嚎着拉扯出可怖的形状鬼影来。
黎筝走在众人前头,刚想回头说“保护好烛火,小心脚下”,一阵剧烈的地动山摇就由远及近的纷至沓来,视线尽头,那遥远而深邃的洞穴通道中,坍塌不期而至。
远处陷落的地面在极短的时间中迅速朝着黎筝与战士们所在的方向靠近,急急刹住了脚步的黎筝还没来得及让身后的战士们全都停下,头顶上就先一步纷纷扬扬地掉落下了碎石块,细密如同冰雹般大小的石块一颗颗,一块块的砸落下来,在将士们的肩膀手背上,引起了起此彼伏的呼痛声。
士兵们裸露的肌肤之上,被石块砸到的地方迅速的红肿青紫起来,巨大的疼痛感让某些年轻的士兵险些握不住手中的兵刃,小半个身子的活动都开始变得力不从心,可危急的情势容不得他们停下脚步检查伤势,前方墓穴通道的坍塌便由远及近而来,眨个眼的功夫已是要到跟前了。
黎筝转首,情急的表情在脸上一闪而过,声音短促地道:“跑!”
都往回跑!
另外的三个字也无需黎筝弥补,看到前方情况的战士们个个动作不慢的调头就往来时的主墓室里头狂奔。
感受着灾难始终如影随形地黏在脚后跟的吃紧感,黎筝不合时宜的忽然想起了过往曾经玩过的某个小游戏——神庙大逃亡。
“将军,到头了!到头了!”
这句话黎筝曾在上一章听过,当时的心情不外乎是关于未曾寻到八千两黄金时的烦躁,而现在又一次听到,心中想法更多的是“吾命休矣”。
所有的人像是被狼群驱赶的蜂拥的堆挤在一处的羔羊,前胸贴后背的地站在最后的那面墙壁前,口中忽高忽低地喊着“到头了”,回身无助地看着那坍塌后发制人地追了上来。
黎筝站在众人身前,第一个感受到地面的下落,身体的失重,发丝的飞扬,而后眼前就是一黑。
*
“咿~呀——”
飞舞的水袖在空中游荡折甩,唱曲的青衣舞者凌空抛袖又扬而收回,婉转的身姿,婀娜的步伐让人看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这是出自三国曹植《洛神赋》中的句子,照理来说在战国时代是无人知晓的,但因为黎筝先前偶得一妙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秦国朝堂上屡次遭到爱诗爱词之人的围追堵截。
极为疯狂之时,那些人甚至将她的车马堵在巷子里,扬言如果她不再作出一首来,叫他们一睹为快,他们便不让她回家,无奈之下,黎筝只得又搜肠刮肚的翻找出了这广为人知的《洛神赋》,好以其无人能敌的飘逸美感的句子来打发他们。
听曲的人也是听得忍不住频频点头,鼓掌鼓个不停,口中更是热烈的大声叫好:“彩彩彩!当真是好词!好句!好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