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古代幼崽种田日常 > 第 64 章(第2页)

第 64 章(第2页)

接着又说起了他的担忧。

“等田造好又能种地,要不短的时间,我担心明年只怕来不及种多少的地,而且即便都种上了,这村里的地也不够分的。”

他静了一会儿,目光扫过村民的脸,月光让所有人的脸上都蒙上了一层阴影,他过了好一会儿才继续说。

“我想了一个法子,村里的地不分了,全部列为公田,用来交税,要是有多余的,留下种粮以后,再分给各家,若是不够交税,那就用银子补上去,种地的人从各家选一个出来,其他人要另谋出路。”

另谋出路的话一出口,原本安静的村民,都躁动起来,看着周围的人,喃喃道:“这怎么个说法?”

“这要我们怎么活?”

“我都六十了,就是去做工也没人要了。”

“这是要不管我们的死活了。”

荣树河等他窃窃私语了一阵,才开口,“我们村里是有些手艺人的,木匠、石匠、篾匠、花匠,这些人想找活不难,难的是没有一技之长的人该怎么办,我也想了法子。”

荣树河看了眼盛屏和蒋鹭,“既然种地活不了,那就经商,像蒋鹭家,养乌鸡卖蛋,我也养鹅,卖鹅蛋、鹅毛,王豆子家卖豆腐,荣山卖家具,荣平卖布,只是不能再小打小闹,要建房子,要雇人,要多产多卖,不仅要在村里卖,还要去外头卖,去镇上、去县城卖。”

村里人面面相觑,一句话也说不出,种了一辈子地的庄稼人,突然就让去经商了,对于他们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他们完全不知如何反应,看荣树河的眼神奇奇怪怪的。

有位老人,“村长,你是不是被鬼邪附了身?”

所有人的眼睛都落在荣树河身上,他笑了下,“荣成叔,我这是在给大家伙找出路,不着急,我们先试一试,蒋鹭家的鸡舍不就雇了文杏看顾吗?一月能得一钱银子,每日做的不过是赶鸡进笼,捡蛋喂食的活儿,这难做吗?”

便是不去鸡舍,这也是在家里每天要做的事,如今不过多做一些,就能得一钱银子,村里人的人都活泛起来。

文杏被点了名,这时站起来,声音洪亮,“这乌鸡蛋在镇上不愁卖,卖得还不便宜。”

荣树河点点头,接着说:“蒋鹭他们在镇上的饭店,大家也都知道,先前不忙的时候不也从山上田里找了好些东西卖给他们吗?不也得了些钱?还有前些天做的那些僧衣,可见只要找对了路子,这钱也不见得难挣。”

大家似乎受了鼓动,回想起在田里挖黄鳝、捉泥鳅时的场景了。

那会儿谁能想到眼下的局面,不过是念着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挣点儿外快的想法,可是银子落在钱袋子,却是实打实的。

荣树河知道这件事得慢慢来,蒋鹭和盛屏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可他们跟村里人到底交情不深,他们过得如何,村里人感触并不深,还是得让身边的人给他们来一记猛药。

“我跟王豆子商量过了,明天他就去镇上卖豆腐,要是这买卖能成,咱们再给其他人找出路,一个个的我们慢慢来,一定把大家伙儿都安置好了,不让你们挨饿受冻。”

最后一句话抚慰了村民的心。

第二天王豆子和他的大儿子被老刘头带着去了镇上,老刘头熟门熟路把船停好,给码头的人交了钱,带着父子二人去了李氏客栈。

因为盛屏跟柳大娘他们提前说过,所以小院的厨房特意收拾过,还买了石磨摆在院子里。

王豆子这次没带多少黄豆,他们也怕这生意不成,想着先试试水,要是能成,后面的事再说。

王秋云早就盼着他来了,晚上一回客栈,迫不及待的先尝了一口新鲜出锅的热豆腐,对着王豆子父子一顿狠夸。

他们做的豆腐不多,王秋云买走一半,剩下一半,一早推到畔柳桥去卖,他们得了盛屏的帮助,有一张水彩海报,上面还写着王记豆腐的招牌。

王豆子平时做惯村里人的生意,虽然环境变了,但还是跟人打交道,过了最初的不适应,他很快成长起来,逢人就笑,招呼得很是得心应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