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混战中,刀光剑影,炮火连天,血腥味再次布满战场,鲜血再次染红大地。
民军战阵共有五重,第一重是饥民,第二重是步兵,第三重是骑兵,第四重是精锐骑兵,第五重是家属。
农民军可谓全民皆兵,一起出动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秦军在孙传庭的指挥下,攻破了民军前三重战阵,与第四重战阵的精骑相持不下。
白广恩部火车营,因为雨淋和被李自成骑兵追杀,损失了许多也遗失了许多,剩下的多数也打不响了。
这时高桂英、刘宗敏的一万骑兵从秦军侧后方杀来,以千军万马不可止之势铺天盖地而来,猛攻火车营,于是白广恩招架不住,率先溃败,丢弃火车溃逃。
火车营的溃败引发连锁效果,明朝的骑兵也招架不住而逃,战场形势发生巨变,战争双方形势发生逆转,由双方互相厮杀变为一方追杀另一方。
孙传庭率军开始仓皇撤退,李自成军倾巢而出,穷追不舍,一日一夜追杀四百余里,秦军大部被歼灭,损失兵器辎重数十万,孙传庭率残军逃回潼关。
李自成不给孙传庭喘息的时间,率军猛攻潼关,把缴获的秦军火车营修复后得装备有三百多门火炮的火车。
李自成把火车营对着潼关一字排开,不停的炮轰潼关,潼关被打成了千疮百孔。
潼关内。
孙传庭站在城楼上,浑身带伤,依然鼓气顽强斗志指挥残余秦军奋力抵抗李自成军。
但是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天时一次次与大明为敌而帮助了李自成军和满清军。
十月,李自成攻陷潼关,潼关被火车营炸毁一半,农民军鱼贯而入,孙传庭兵少而不能止,最终战至一兵一卒,死于乱军之中。
孙传庭战死于乱军之中。
崇祯竟然怀疑无比忠心的孙传庭没有死,不予赠荫。
郏县战役和松锦大战一样,都是决定明朝命运的战略决战,在这两场战役中,明军并非没有机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归于失败。
天时一次次助敌而不助大明,是否老天也认为明朝的气数已尽了呢。
崇祯年间史料记载旱情严重,有所谓小冰河期之说,然而孙传庭复出后指挥的决定明朝命运的决战郏县之役都因为遇到连阴雨而战败,概率实在是高。
是历史记载的不够全面呢?
还是明朝气数己尽,老天助贼而反明呢?
李自成军接着长驱直入,一路连战连捷,很快就包围了西安。
十一日,西安守将王根子打开城门投降,秦王朱存枢被活捉,陕西巡抚冯师孔等人自杀身亡。
占领陕西后,李自成兵分三路,追剿官军残余势力,肃清陕北并收取西北固原、宁夏、甘肃三边军事重镇。
官军将领白广恩、高汝利、左光先、陈永福等人先后投降,李自成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展开进攻,开始连战连捷。
白广恩潼关城破,奔于固原,为李自成所围,归降,得其重用。
崇祯十六年,五月,内阁首辅周延儒被罢官。
之后,崇祯帝下诏勒令周延儒自尽,籍其家。
崇祯十六年同年九月,清太宗皇太极病死。
崇祯十六年十月八日——爱新觉罗·福临继位,为顺治帝、清世祖。
崇祯十六年,多灾多难的一年,就此悲情惨烈终结。
崇祯十七(1644)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以崇祯十七年为永昌元年。
改西安为西京,封功臣以五等爵。
同时,更定政权机构,改内阁为天佑殿,设大学士平章军事;六政府添设尚书一人,侍郎一人。
增置省级机构,设节度使。
李自成军占领西北各重镇,把明朝二百多年来传统的军事基地变成了农民军军的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