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六州歌头by一别都门三改 > 120140(第8页)

120140(第8页)

身后打扇的侍女闻言,更加用力地摇扇子,孙大人却向她摆了摆手,让她退下。

侍女飞快地退下,冰盆飞快地被端上来。

待房门合拢,孙妙年才伸手向着冰,继续说道:“这有雨的时候,洪水退不了,令人着急;这雨停了,洪水退了,汗水又没干过,还是令人着急。就没个不着急的时候,你们说,这官儿当得还有什么意思?”

“有银子,就有意思了。”冯于骁不似他一身横肉,稳稳当当地坐在他对面,一滴汗水也未出。

“你们呐,这募捐的银子才刚上来,就等不急了?”齐宗源看着才将送上来的募集清单,皱着眉头也不抬地说。

孙妙年凑到他身边跟着一起看,边看边说:“不是我着急啊。我布政司上个月的补贴还没发,这底下人跟催命似的,闹得我都不想回去了。”

“你少往你那布政司衙门里插几个老娘舅,保管没人半夜搁你床上催命。”齐宗源嗤笑一声,却没驳斥,而是道:“说说看吧,你们想怎么分?”

“国库亏空,朝廷憋着我们下面薅,今年的夏税秋粮都甭想了。依我看,今年唯一的大头,就是这回。”孙妙年说着压低了声音,“还是老规矩,十存二。制台四,我和老冯各三。”

冯于骁颔首称是,“我没意见。”

齐宗源却道:“行不通。我看柳飞雁这段时日的态度暧昧,又有钦差压在她商行头上,这一回未必肯走。而且,”他掂了掂手里的单子,“粮价节节攀高,买粮就八万两,还是少了些。”

“我看柳飞雁就是想过河拆桥,这山望着那山高,也不看自己配不配。”孙妙年啐了一句,再转回到主题:“咱们干脆走淮州。以前许轻名仗着有相爷在,不屑咱们这点儿,但我看姓郑的是狮子口来者不拒。”

他说起怎么分钱来,语速飞快,“这样的话,制台三,我和老冯各二,郑淮州一,剩下的堵清吏司和淮州卫。忠义侯和姓沈的确实盯得紧,那就十存三?再少咱们可就没了。”

冯于骁道:“给姓郑的多了。我看他上回被叫到九峰崖,对咱们很不满,有可能怀恨在心。”

“嗯?”孙妙年颊上肉一拧:“那就只给他半成。”

冯于骁点了点头,“先敲打敲打,要没那个眼力见儿,咱们也不惜得再换个人。”

齐宗源与他们各对视一眼,将手中清单对折,“那就这么办吧,十存三,再合个整。”再扬声唤守在门外的下属进来,命人去请柳大当家,并且格外嘱咐:“勿要声张。”

私囊将鼓,连日的晦气似乎终于去了些,诸官等候时觉得无趣,又让人把浣声叫来弹琴。

不到半个时辰,柳飞雁便趁着夜色而来。

傍晚散后,她留在临州城的自家分行,安排采粮的准备事宜时,就一直等着走这一遭。

书房里琴音袅袅,却丝毫不能搅动她沉静如水的面色。

一番表面客套过,齐宗源问:“大当家什么时候能走?”

柳飞雁回道:“只要制台大人这边妥当,明早天一亮就能走。”

“既然如此,那就快去快回罢。”齐宗源拾起案上的文书与票据,轻飘飘地拿给她。

柳飞雁接过来翻开看,一看票据数额便眼前一黑,震惊无比:“怎么只有十万两?”

“大当家,为什么就不需要我们说了吧?”孙妙年满不在乎地说:“你柳氏商行下半年出江南的路引可还没开呢,你想想清楚。”

“草民很清楚,当时议定四十万两,已经是折中取了压价之后的价格。这几日粮价又涨了几文,十万两根本不可能买到那么多粮食,四万石已经是极限。”柳飞雁沉声道:“齐大人,要只有这十万两,我们的船队明日没法走。”

“粮食不行,那糠呢?重量不够,能掺点什么?”齐宗源叹了口气,“大当家,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您纵横商路几十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拿不下来的货,就再想想办法。”

柳飞雁沉默以对,表示自己无法同意。

冯于骁跟着说道:“雁庄扩建占了好几处别家的山头,那几家来找本官告了好几回。按律要羁押问罪,但本官看着都是老人小孩儿的,一直没忍心拘捕。甚至思量着大当家事务繁忙,都没打算用这点小事来打扰。”

“官府如此体谅你们,大当家也得体谅体谅官府啊。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大当家好好想想罢。”

冯大人声音不大,面色也平平。柳飞雁听在耳里,却似一座山压下来,轰隆作响。

钱财可以少赚,但命一定得在。

她心中长叹,抱拳俯身,一字一句:“草民再想想办法。”

话落,绕梁不绝的琴声忽然停了一瞬,但转瞬又叮咚响起来,仿佛只是因为拨弦不流畅而引起的凝滞。

柳飞雁没有心思去注意这个据说是制台大人帐边红人的妓子,攥紧了文书与票据,提前告退。

大事议定,三位官员皆心头欢喜,放松了不少,相约再去库房检查检查。

待诸位大人离开,琴音终于消散。

纱帘后的美人站起身,纤纤玉手按在琴弦上,却久久没有抱起心爱的瑶琴。

第126章四十七

离亭不远便是渡口,柳从心与贺今行告别之后,却骑马去了向西的官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