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曾与我说过,你很赞同‘在其位,谋其政’这种说法吗?”
这还是李令月率军入秦不久,她与嬴政谈论战国名士频频跳槽现象时,说过的话。
“既如此,你不需要一直对秦国尽责,只要你驻留在秦国的这段时间,能够尽到作为王后的责任,便足够了。我虽不知你为何会这般热衷于帮我建设大秦,但不可否认的是,若你成为我秦国的王后,你想做什么,会更加便利。”
嬴政原本以为,李令月是过于在意他,爱屋及乌之下,才对大秦诸事这般上心。
可如今,他看着面前冷静对他提出分手的李令月,再也无法自欺欺人。
过去被嬴政忽视的诸多细节,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他意识到,李令月对大秦的建设与统一之事这般上心,绝不仅仅是因为替大秦的黔首着想,又或者是替他着想,她本人定然也能从这件事中获得好处。
李令月时不时能拿出一些神奇的东西来,她本人甚至在生死攸关之际,可以带着大军前往异界……兴许,这才是她这般关心秦国发展的原因。
嬴政心知,他与李令月都是理性大于感性之人。
他不会仅仅因为喜欢李令月,便在一时冲动之下立李令月为后。
李令月也同样不会因为嬴政说几句感人肺腑的话,便热血上涌,答应做秦国的王后。
想要说服李令月,他必须摆事实讲道理,以利诱之,以情动之。
不管李令月为何而强秦,在这方面,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陛下你当真愿意放权给我?不怕我把你的大秦搞得乱七八糟吗?”李令月试探着问道。
“自然。我若对你心存疑虑,便不会以王后之位相托,你尽可按照自己的意愿施为。”
在李令月思考的过程中,嬴政神色平静,垂在身侧的手却悄然攥紧。
没让他等待多久,李令月便开口道:“既然阿政你这般诚挚,我若再一味推拒,便不大像话了。”
“我答应做你的王后,直至我离开此地为止。”
“你既与我开诚布公了,我便也与你透个底吧。秦国发展得越好,统一六国的进展越快,黔首们日子过得越好,我归家之日便越是指日可待。”
李令月道:“我不会为了秦国而延缓归唐的步伐,但我在离开之前,会尽可能做一切我能做的。”
她笃定,嬴政不是那种感情用事的人,不会为了阻挠她归家,便故意延缓秦国的发展进程。所以,她没什么不敢告诉嬴政的。
“兴许,我会不告而别,陛下。若有朝一日,你发现我突然失踪了,不必派人来寻我。”
“……好。”
话是这么说,嬴政却远远不像他表现出来的这般洒脱。
他面无表情地抚摩着身后的剑,心中暗自琢磨着,该如何阻止李令月不告而别。
李令月若只是一个人,想要悄无声息地离开,很是容易,可她身后毕竟有十万大军。这十万人如今散布在各处,参与秦国的建设。
这些人是李令月带来的,她必然不可能撇下这些人,自己独自离开。
嬴政决定,派人多多留意着十万人的动向。如此一来,只要这十万人汇聚到某处,他便会第一时间接到奏报。
他不会给李令月不告而别的机会。
嬴政的想法很好,只是,这时的他还未曾料到,许多事情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了阿政,你要让我做你的王后,对外你准备给我安排个什么身份?”
虽说现在秦国的重要官员都知道李令月的真实身份了,但总不能直接对外宣布她是后世之人吧?
李令月率军在邯郸与蓟城打响了名声,她入秦以来,她与她麾下的军队一直是山东六国关注的重点。
尤其是她“回”到咸阳之后,似乎得到了秦王的亲自招待,秦王还将原本封给弟弟嬴成蟜的封地长安转封给了她,有心人自然对她更为关注。
人多口杂,秦国方面当然也没指望能够将有关她的消息捂得严严实实,不透露一丁点儿出去。但他们懂得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打消山东六国的疑心。
只要他们让山东六国的探子觉得自己打探到的消息太过离谱,六国的国君就会宁愿相信李令月是陇西李氏之人,也不会相信她是后世之人。
至于黔首们,比起李令月是后世之人这种说法,他们怕是更愿意相信李令月是仙人转世。
“你不是说,你是出自陇西李氏吗?如今,李崇、李瑶、李信祖孙三人都在我秦国境内,又何须我来为你安排什么身份?”
嬴政想了想,道:“你就做李瑶的堂妹,李信的隔房堂姑吧。”
“他们可是我的老祖宗哎,你怎么还让我做李信的长辈呢?”李令月瞪大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