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秦唐之好晋江 > 6070(第6页)

6070(第6页)

在大约三四百年前,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建成之时,第一条沥青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路面的原材料是用天然沥青、芦苇和瓦混合的①,可惜这种技术在不久之后便失传了。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湖名曰彼奇湖,湖内储存着巨量的天然沥青。

秦国境内虽没有天然沥青湖,但巴蜀之地却有天然沥青矿②。

既然知道该用哪些原材料,又知道天然沥青矿的分布,李令月在与嬴政打了声招呼字后,便派手下的人前往巴蜀之地,去寻找天然沥青矿,而后将天然沥青给运回来。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实则花了李令月不少功夫。

待李令月手底下的人将天然沥青运回来,研究该如何用天然沥青来合成铺路的材料,又花了不少功夫。

天然沥青路在当下是一种十分先进的路面,但其缺点也不可忽视。

夏季天气炎热之时,强度便会下降,路面也容易出现发软泛油的情况。冬日里天气寒冷之时,材料会变脆,路面可能开裂③。

若是能加入一些辅助材料,将天然沥青路变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就能扬长避短。

不过,李令月对于该如何修路并不清楚,她最多只能从系统中购买一份修筑方案,然后让手底下的工匠们进行反复试验。

李令月手底下的工匠:主将啊,你还记得我们是专职制造火器的匠人吗?求放过啊!

目前李令月命人修筑的这条路面,是用天然沥青铺就的。

若想对铺路材料进行改良,增加材料的稳定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既然有了沥青路,再修筑一条水泥路与沥青路搭配着来,也挺好。沥青路为柔性路面,水泥路为刚性路面,按照李令月的想法,就该在不同的地方根据需要,用不同材质来铺筑路面。

可惜,当李令月拿到水泥的制作配方之后,立刻放弃了让手底下的人制作水泥。无他,烧制水泥时,温度需要达到一千多度,且要保持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合格的水泥熟料④。

后世还可以通过机器来达到这种温度,在大唐,乃至生产力更为底下的大秦,想要达到这种温度,实在是太难了。

算了,有沥青路用用也不错了,李令月安慰自己。

不管怎么说,既然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六世纪就能铺筑天然沥青路,他们好生研究一下天然沥青路的改良方案,总能够得到比巴比伦那条沥青路性能更好的路面。

“至于它能承载多少力道,我就不知道了。毕竟我也没在这条路上运过什么重物。”李令月收回思绪,对嬴政道:“这条路的承载上限,怕是还得由你来告诉我。”

嬴政虽听不大懂这条路是如何铺就而成的,但只听李令月诉说着这件事的经过,他都觉得颇为不容易。

他在亲自踏上这条天然沥青路走了一圈之后,对李令月道:“辛苦你了,令月。”

作为一名有着长远目光的领导者,嬴政比任何人都清楚,稳定便捷的道路,对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若是他能在全国主要交通枢纽处修筑这样的路面,大秦的邮驿⑤传输将变得更为便捷,日后秦军需要出征之时,不仅路更好走,补给线也能缩短许多。

李令月潇洒一笑:“咱俩谁跟谁?说这多见外啊。你在得到这项技术之后,若是尽快让这样的道路遍布秦国,也算是没有白费我花的这些功夫。”

修路固然要花不少钱,可修完路之后,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

李令月比嬴政还盼着沥青路能够早些日子修出来,好造福秦地的黔首。

第064章第64章

嬴政当即便命人去将那些为秦国效力的墨家子弟唤来,让他们好生跟着李令月手底下的人学习如何铺筑沥青路。

在得知这沥青路的重要原材料——天然沥青,是出自巴蜀之地的天然沥青矿后,嬴政又大笔一挥,将天然沥青矿纳入了秦国官方的管辖之中。

秦国官员们本以为,秦王去长安是度假去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家王上在去了长安之后,他们的工作量竟成倍增长。

尤其是墨家子弟,被李令月带领手下工匠们拿出的一样样新技术,砸得晕头转向。

能够认识到新事物,学到新知识,墨家之人自然高兴。

可这事物出现的频率也太高了吧?

入秦墨家子弟拢共才多少人啊,他们便是连轴转,也没法满足秦王的需求啊!

秦国这一代的墨家钜子当即便决定给身处齐、楚之地的其余两位同行各写一封信,劝他们带着手底下的子弟一起入秦为秦王做牛马……不是,入秦来将墨家发扬光大。

虽说当初墨家是因内部理念不合,才一分为三,有了秦墨、齐墨和楚墨。

但现在,入秦墨家钜子在自己手底下的弟子们即将过劳死的时候,他愿意摒弃前嫌,力邀另外两支墨家入秦。

秦王手底下可用之人多一些,也好让他们喘口气,腾出手来培养新弟子,来为他们分担工作,同时将他们的理念传承下去。

当然,这时候的秦国的墨家子弟们还没有想到,这连轴转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即便是他们将楚墨和齐墨都拉来秦国,也顶多是多了一群陪着他们一起加班的人罢了。

他们预想中可以喘口气的生活,是不存在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