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都买好了,俞萍下厨,简单炒了两个菜,三个人久违地又坐到一起。
许是独自支撑半年,心境有所成长,俞安瞧着稳重了些,话多了点,在姜喻面前,更有弟弟样了。
聊了大名县熟人的近况,又聊了姜喻和俞萍在新都的经历,一直到日暮时分,才交换完信息。
三个人一起下楼遛可乐,新州大学转了半圈,又顺便买了菜,才回家。
俞安很激动,“新州大学果然是全国知名的大学,校园真大真漂亮,过年都有大学生不回家,学习氛围好浓。”
姜喻逗他,“你努努力,争取也考到新州大学。”
“没敢想过,”俞安难得有点羞愧,“我争取考到新都,离你们近一些,就知足了。”
“和我一样考师范就很好,学费少,毕业分配到学校当老师,工作安定。”俞萍接话。
“我也是这么想的。”俞安咧嘴笑。
能考上大学,也就远离了前世背井离乡打工的人生,应该知足。
但姜喻仍劝道,“不要为了省钱决定考师范,先好好学习,争取考高分,然后在分数线内够一够好学校好专业,将来发展好。不要担心钱,我们在新都赚钱更容易,你姐都会打工了呢。”
她故意瞥一眼俞萍,周末不见人影,放假也天天不着家。
俞萍抿嘴笑,表情有点得意。虽然打工钱不多,毕竟是她自己赚到的。
“我都攒着呢,可以帮你付学费。”俞萍很有姐姐的派头。
可不是,有钱使人腰板硬。
“我放假没事,也可以去打工。”俞安眼睛一亮。
“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姜喻和俞萍异口同声。
过年前裴应回过一次学校,给姜喻带了出差当地买的土特产,和俞萍姐弟也聊了几句。
俞安迷弟上身,等裴应走后,拉住姜喻,眼睛贼亮,“他就是新州大学的老师?这么年轻,还这么和气!”
姜喻没说,人家还负责专门的实验室呢,只道,“他是我老板,聘我做翻译。”
俞安想起她顶呱呱的英语才华,“你走后,那些找你补习过的同学和家长,还找过我,问你什么时候回去,都等着呢。”
像她这样便宜好用的英语补习老师可不好找,姜喻笑道,“让他们别等了,等不到。”
不过她结下的善缘的确让俞安在大名县收获很多善意。
假期总是过得很快,过了初六,俞安火车回大名县,俞萍又开始天天跑去市区做兼职。
初十那天,陈霁上门拜年,姜喻没想到他回来这么早,“怎么没在家过元宵节?”
“回家过年就算给老头子面子了。”陈霁笑得灿烂,“我又有一首歌被制作公司看中了,不过要稍微修改一下,我早点回来赶工。”
姜喻真心替他高兴,“恭喜你!”
“今天我请客,”陈霁桃花眼弯弯,“祝我们以后越来越好。”
客人上门拜年,理应是她请客,姜喻刚想开口,陈霁打断,“你要跟我客气,那我不吃了,饿着肚子走。”
这话说的,姜喻懒得和他计较,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