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的旅游热一浪高过一浪,何况是天下闻名的黄山!
全国各地的游客肯定蜂拥而至,尽管旅游界的人士一再提醒广大人民,不要都赶在五一节旅游高峰的时间出游,但是不在这时出游又在什么时间呢?
上班族平时都在忙忙碌碌,千盼万盼盼来了一个七天假期,宁愿挤一挤,也要出来撒撒欢。
有一首歌唱得好:“我想去桂林,我想去桂林。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农民没有假期,但是却没有出游的钱。
人多也罢,人少也罢,反正到了外面就比在家里看到的风景多。
不然,你就是用高倍望远镜也难看见黄山的一个影子。
约摸过了一个小时,才到了一个山坳。
那里人头攒动,汽车成片,彩旗飘飘,估计是门票口到了。
又费了半小时功夫,汽车蠕动到了停车场,导游说声:“大家稍等,我去买票。”就跳下车去,直奔一个被人围得水泄不通的平房旁边去了。
大家都坐在车里等。
外面的雨不大不小,很多人都穿着薄塑料制成的一次性雨衣,黄素丽兴奋得坐不住了,自己下去站在水中,仰着脸淋雨,一边淋一边说:“啊,真舒服!”淋了一会儿雨,又到处跑。
任凭害怕她走失了,就下车来喊她。
但它仍然笑着乱跑。
任凭提醒她说:“这深山老林里面连手机都没有信号,丢了你可回不去了。”她这才老实地站在那里。
这时候司皇英也下车了,两人在雨中打闹。
任凭和李南山站在那里闲聊着。
任凭问李南山:“今天是怎么安排的?”李南山说:“可能是上午上山,午餐在半山腰吃,晚上住在山顶。明天早上再下山。”这时来了个卖雨衣的,拈在手里向任凭兜售,任凭问:“多少钱一套?”那人带着浓重的方言说:“十元一套,有上衣有裤子。”任凭说:“便宜点,五元行吗?”那人说:“五元我可是赔了啊!不过看在老乡的面子上,还是卖给你一套吧。”任凭说:“我要四套。”那人说:“哎呀,你买得越多,我赔得越多啊!”任凭买了雨衣,给两位女学生和李南山他们一人发一件,自己穿了一件。
原来这所谓的雨衣,竟是一张薄薄的塑料布制成的简单雨罩,临时挡一下露水而已。
任凭先将上衣穿上了,这时又走来一个卖雨衣的矮矮的中年妇女,有人问价钱,那中年妇女也答说十元。
有一个年轻游客开玩笑地说:“一块钱中不中?”谁知那矮妇女竟学着河南话说:“中。来挑吧。”任凭见此情景,大呼上当。
现在的商贩真是滑头,一件雨衣竟有这么大的虚头!
导游终于买来了门票,但却挤得钗横鬓乱的,人实在太多了。
他们跟着导游慢慢地向前走,在离门票口还有二三百米的地方已经是人挨人了。
李南山开玩笑地说,这简直不是来看风景,是来看猴呢。
这么多人挤到山上,就像一座小山挤满了猴子。
任凭已经将买来的雨衣穿在了身上,蒙蒙的细雨飘在身上,形成一个个晶莹的水珠,然后猛地滚下去,像一道流星划过。
他们随着人群向前移动,任凭抬眼望了望那天下闻名、号称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像一位被白色幕布紧紧笼罩的少女,怎么也看不清她的容颜。
终于接近门票口了。
这里真像一个羊圈,很多只羊在门口堵着,等着出去。
经过过五关、斩六将,任凭一行终于进去,坐上了缆车。
这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有点闲心欣赏景色了。
山体仍被云雾遮盖着,只能从缆车上向下看到一些风景,况且是一晃而过。
任凭心想,这次旅游要不是有女伴陪着,肯定会索然无味。
不过黄素丽仍然是兴致勃勃,透过缆车的玻璃左顾右盼,有时候盯住某一棵树就能看好长时间,恨不能把头伸到玻璃外面去。
她生长在平原地带,又一直在上学,哪里见过这样的大山呢?
这时司皇英哼着一首《谁不说咱家乡好》,黄素丽也和着唱起来: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
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