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李善长看出众人的心思,笑了笑说:“我们不说,底下那些文人去说,跟咱们可没关系……削藩嘛,自古以来就是郡县,当然是有道理的……你们说是不是?”哦……众人顿时雪亮——大家不说,可以让文人去跟着说!甚至还可以火上浇油,把削藩这个话题抛出来?这样就既不得罪天下官绅,也能见风使舵了。一念至此,众人又再次对李善长佩服起来:这老头,毕竟还是比别人高那么一点点啊……哈哈哈,众人一下子笑了出来。笑了一会儿,李善长又感慨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苏尘那边怎么样了?”咳咳,严震上前说:“恩师,苏尘的事都很顺……眼下又要交货了,听说能赚六七千万两……”啊?那么多?众人一下子又气馁了。这时,李善长却笑了笑说:“苏尘那边,不都是些年轻举人吗?他财雄势大,当然就看不起藩王了……”嗯嗯!对!太对了!众人一下反应过来——可以造谣说苏尘要削藩啊!最好是能把皇上刚刚召见的这几个年轻人也卷进去!到时候又牵扯刘伯温,那就完美无缺了!想到这里,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感觉到了一丝曙光——如果能把苏尘卷入削藩浪潮里,皇上就不能不出手了!就算损失多大的威信,也一定会把苏尘撂倒的……但众人却不知道——李善长现在已经慌得一批了!老朱召见刘三吾、方孝孺,那就摆明了要让他们替代自己做文官领袖!如此一来,他李善长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再不反击,过不了多久就会彻底倒台。所以,他也豁出去了,想着最后争一把,看看能不能反过来。……数日后,北平庆寿寺。姚广孝和朱棣正在谈论前元的得失,但朱棣心不在焉,屡次想得出神。姚广孝不再勉强,笑了笑说:“殿下啊,是不是还在怨恨苏尘呢?”嗯,朱棣回过神来,犹自怒气未平:“军师,苏尘也太可恶了!案子本来能停下来的,他偏又搞出事端,结果呢,百官和藩王现在是水火不容!本王日前去北平府衙,他们竟然给我脸色看?真是反了!”呵呵,姚广孝笑了笑说:“殿下何必动气呢……贫僧看,这也都是一时的,过几天就消停了……如今藩王势大,百官也就嘴上痛快而已……”嗯嗯,朱棣一边点头,一边又问:“军师,李善长如今名望竟然越来越大了?真是无耻之尤!他的党羽竟然说是李善长在廷议上自愿隐退,才救下了三万多官绅?这简直是不要脸啊!”哈哈,姚广孝也终于笑了出来——李善长那么无耻,他还真没想到!明明是他自己被苏尘逼死了,一出门就说他赢了!这就好比两个泼皮打架,一个被打趴在地里,却忽然站起来说他赢了。那些过路的人没看见,就以为是真的……想到这里,他终于忍俊不禁。两人笑了一会儿,朱棣摇摇头说:“父皇应该也知道吧?这才又把方孝孺他们召回来了?军师啊,这朝局是不是要生变啊?”一想到朝局将有变故,朱棣就有点按捺不住了。不料,姚广孝却摇摇头:“殿下,为时尚早啊……一者,苏尘的大业还在推进,皇上还想再看看,眼下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二者嘛,李善长仍然势大,大半个朝廷在他手里……皇上这时启用新人,李善长就会担心自己失势啊……所以,李善长一定会搞事……但应该还是在皇上预料之中的……”嗯嗯,朱棣重重点头,棣一下想的出神了——的确啊!李善长虽然赚了面子,但谁都知道是装的,只是他势力大,官绅不敢非议而已。但只要刘三吾、方孝孺他们站稳了脚跟,天下官绅多数都会跟着他们的,到时候李善长就彻底完了……这时,姚广孝又接着说:“贫僧虽然不知道,但可以猜测,李善长还是会在藩王和百官的对立中投机取巧……”嗯嗯,朱棣这时已经彻底明白了——李善长要把刘三吾、方孝孺压下来,否则他自己很快就完了!但他会怎么做呢?……这日,老朱再次把刘三吾、方孝孺、黄子澄、齐泰、吴沉等人召来。这些人都是有名的儒生,吴沉现在还是刑部侍郎,但今日却穿着儒衫。而大殿之上,皇孙朱允炆、朱允熥也都肃立在左右首位。一见众人进来,就躬身行了弟子大礼。这时,老朱看着两个皇孙,再看看满堂的儒生,心里颇感欣慰,笑着说:“今日把你们叫来,是要让两个孩子拜个师,将来要学圣贤之道!哈哈,咱这一辈子啊,就佩服读书人……”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说罢,他顿了一下,对方孝孺说:“奉和啊,弟子拜师,师父也要选弟子,你看上谁了?”这?方孝孺看着朱允炆,一下子想起了朱标。朱标在世的时候,朱允炆就非常聪明好学,而那个朱允熥,却是调皮捣蛋,而且性格怪异,于是说:“皇上,臣不敢选……”呵呵,老朱哪里看不出来,笑着说:“方孝孺啊,就让朱允炆跟你吧……允熥啊,你想拜谁为师?这些可都是当世大儒!呵呵呵……”不料,朱允熥却说:“皇爷爷,孙臣不:()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