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几个眨眼的功夫,李景隆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喊打喊杀的血腥一幕,冷意蔓延全身,他打了个激灵,理智迅速回笼。
这样下去要出大祸了啊!
李景隆面色发白,拔腿就朝主帅冯胜的帐篷冲去,跑了没几步摔在雪地里,正痛得眼前发黑,身后不知谁厉声嘶吼一句。
大明人要杀主帅,传令外围弟兄攻入大营——
李景隆:“!!!”
等不及缓解那股巨痛,李景隆随手抓起一个闻声赶来的士兵,“快去告诉傅将军,大事不好,防住元兵。”
说完李景隆就连滚带爬地往前冲,用了平生最快的速度冲到了冯胜营帐前面,守卫的亲兵见了他,防备的手势一变,刚要上前询问他出了何事,李景隆就破口大喊。
“冯帅,出大事了,元兵要攻进来了——”
“啧啧啧,多亏我反应快,要不然就酿成大祸了!”
第不知道多少次李景隆跟人吹嘘他上次北征的英勇事迹,那嘚瑟的样,仿佛在说,没了我李景隆,哪有北征的胜利。
要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沾光,李景隆还不好意思吹这么厉害,但是,这次他的的确确是立了功了。
虽然也不过是阴差阳错。
但要不是他反应快,第一时间传令傅友德和冯胜,在厮杀声还没蔓延开,二十万降兵刚接到主帅有危险的传信,又惊又疑,以为大明反悔杀降,有人趁黑逃跑,有人齐聚起来要冲进大营,就在气氛极度紧张的时候,傅友德赶来了。
先是安抚降军,镇住了场面,又过了一会儿,纳哈出就派手下将领出来告知无事,两边一触即发的紧绷神经才放松下来。
要不是李景隆跑得快,得到消息的冯胜连衣服都来不及细穿,着一身里衣冲到出事的宴会地点,及时制止了两边的火拼,安抚好纳哈出,那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冯胜事后回到营帐,才发现自己惊出一背冷汗,风一吹,冷得他寒颤连连。
大喜事差点发展成大悲剧,冯胜可不敢瞒着朱元璋,朱元璋在京城收到军报,果然暴跳如雷,直接下令收押主帅冯胜和闹事的主要人员常茂,参与此事的将领也纷纷受到斥责,大军帅权暂时交由傅友德。
纳哈出最后还是进了京城,受到朱元璋的召见,朱元璋亲自安抚一番又发下赏赐给了个官职,纳哈出‘感动不已’,连连磕头谢恩。
而对于差点让他一番心血功亏于溃的人,朱元璋那是恨得想亲手剥了人皮子充草。
可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太子的小舅子。
想到常茂还是他亲自塞进去的,就为了给常茂磨砺机会,希望常茂也能像其父,成为大明不可多得的猛将,朱元璋就更气了。
这些年,他也给了常茂不少机会了,但没想到就是一块烂泥,这些年军功蹭了不少,实力一点没涨,脑子还残缺了。
朱元璋最厌恶‘白吃饭不干活的’人,而吃了他那么多‘饭’还差点搞出大乱的人就更可恨了。
最后念及常遇春功劳,加上朱标也开口为小舅子求了一下情,朱元璋就免了常茂死罪,不过夺了他国公爵位,流放广西某地。
处理了常茂,朱元璋还是觉得不解气,又把常茂的老丈人冯胜给狠狠斥责一顿,罚了俸禄,卸了兵权,让冯胜在家思过。
朱元璋那意思就是冯胜这个老丈人没做好,要不是他包庇放纵,常茂怎么会干出这种肆无忌惮的蠢事。
对于常茂是他塞进军中的事儿,朱元璋那是一点不提。
他老朱肯定没错,错的是辜负他老朱的人!
而‘立了功’的李景隆自然就得到了老朱的另眼相待,直夸李景隆有其父之风。
好在塞进去的人也不是各个都蠢得无药可救,老朱有被安慰到,于是就对李景隆大肆褒奖一番。
李景隆一时风头无两,可不就要到处嘚瑟一下嘛。
而李景隆领了赏赐不说,朱元璋还给了他新的职位历练。
可能是还没忘记当年军演,李景隆与朱棣的默契配合耍了秦王一顿的事,朱元璋就乐呵呵一挥手,让李景隆去朱棣军中继续积累资历。
被老爹安排一通的朱棣:“”
我谢谢你,亲爹啊。
朱高炽梦里碎片没有太多关于‘纳哈出投降’的画面记录,只大概知晓辽东是成功收复了的。
此刻看着眉飞色舞,用尽了毕生所学把当时惊险场面用特夸张的手法讲述一遍的李景隆,朱高炽又仔细回想了一下梦中碎片。
似乎,并没有李景隆因此获利的记忆。
而且李景隆后面也没在朱棣手下混军功,而是被朱元璋派到其它地方积累经验(混军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