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瑾。”
“在的。”
“你读书多,又有功名在身,以后劳你多帮衬着点未儿。”
“我一定会的太太。”
林芙蓉轻笑,没有强迫容瑾改口。
得味亭也和其它的十里亭一样形制,没有特殊的地方,他们没有下车只是在旁边看了看就继续赶路。因着是清明节,许多人祭扫结束返家,亭子内外坐着不少人歇脚,又有茶摊提供茶水,看着很热闹。
绕远路去云亭寺,一路走的就都是大道,从官道出去,过三重石雕牌坊就是距离云亭寺最近的翻花镇,镇上出过两位进士、数位举人,还有本朝初年动荡不安时出过许多抗击倭寇的义士,牌楼就是赞翻花镇文气斐然、忠勇过人嘉奖的。
因人杰地灵,不少读书人在此地赁了房屋读书备考,希望沾沾进士和举人家的福气。
云亭寺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不少学子的家人去寺里面烧香礼佛,当然,寺里面也接给亡者做法事、念经的事儿。管家林叔跟着寺里面的和尚忙碌了一番后,终于敲定了最后一个小院的三间厢房他们来住,最近做法事的人家多,要排到后日才能做。
安置的时候,林叔喝着水润了嗓子之后说,“使了点钱,让寺里面的和尚在后日上午加了一场,不然要等到十日后。”
“那太久了,我们不能够离开得味楼那么长时间,林叔辛苦了。”
“没事没事,我应该做的。”林叔又说了寺里面斋菜的开斋时间。
寺里面就吃两顿,一顿早晨四五点就开始了,吃完后师傅们要做早课,一顿下午的两三点,容瑾不用掐指算就知道不符合自己的生物钟,不过林叔又说了,住在寺里面的普通香客时间会通融许多。
“云亭寺的素面很好吃,我可以去香积厨端一点素面浇头回来,咱自己可以在院子里下面吃,也很方便。”
黎未赞同这个,“林叔你看着办,有什么好的斋菜一并端来。”
马车上颠簸乏累,厢房平素都有打扫的,只要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放好就行,母亲林芙蓉难得有精神和兴致,黎未就扶着她厢房边的小竹林走走,容瑾陪着,竹林旁边就是寺里面的菜地,菜畦整齐,种下的菜有住在寺里面的居士打理。
远处吟诵的声音传来,寺里面竟然已经开始做晚课。
很幽静惬意的感觉,在这儿走走远离浮华烟云,心跟着静了。
黎未扶着林芙蓉在竹林边的椅子上坐下,看到容瑾已经走到远处和一个翻地的中年居士在说话。
“宝宝,等出了孝,娘就安排你和容瑾的婚事。”
“娘!”黎未不高兴地喊着,哪里有在外面说这些的。
“害臊啥,还不允许娘说了,热孝期间容瑾进的门,一切从简,约等于什么都没有。这是我儿一辈子一次的大事,我不允许就这么马马虎虎地过去,等一年孝期满,就重新办,就这么定了,你不允许反对。”
黎未只有在娘亲跟前还有点小哥儿的闺阁姿态,他抱着林芙蓉的胳臂,说是也不好说不是也不好,远处容瑾从军事的手中得到一篮子的空心菜,和冬子有说有笑地走了过来。
黎未说:“都听娘的安排。”
第七十章奶香绿豆糕
“我问居士要到一篮子空心菜,都是嫩头,下面条的时候可以放进去,很鲜嫩的。”容瑾提了提手上的篮子,笑着说:“我和那位居士打听了下,寺里面来了一位京都来的高僧,五日后要办一场法会,会在寺里面传颂经文,要住到那个时候吗”
他们原定的计划是,三日后上午做好法事,下午就启程出发返回东洲。
林芙蓉有些心动,自从丈夫以意外过世后她就开始信佛,身体稍微好点就在病榻之上抄写经书,寻生命寄托、求来生相遇……同船共度需十年修得,共枕而眠需万千功德,今生已经难再聚首,她求来生共事炊烟、再续伉俪情深。
可家中不可一日无主,得味楼的生意更是要看顾。
她没有显露出想要留下的情绪,只是笑容多了些怅然。
“五日后回去,我们离开得味楼的时间就太长了。”黎未为难。
“是我没想到。”容瑾这么说脸上笑意却丝毫不减,也没有思虑不周的歉意,他看了眼竹林内的小径,不知道通往何处的厢房,“太阳落山开始降温了,先回去休息,其它的再说。”
黎未看了眼容瑾,扶着娘亲站起来往厢房过去。
晚上吃的素面,寺里面用黄花菜、香菇、白笋片等等吊的素高汤,里面还有豆泡和素鸡蛋,食材用的清素简单,味道却丝毫不减。
此鲜来自于菌菇之鲜、山野之鲜、菜蔬之鲜,融汇一处,杂而不乱,相得益彰,容瑾觉得里面的黄花菜是点睛之笔,食之竟然有肉味。
居士给的新嫩空心菜味道也甘美,寺里面不吃蒜韭等辛辣之物,不然拍个一头大蒜炒空心菜口感会非常肥腻。
容瑾一下子没忍住,吃了一大碗面,初初没觉得胃里面饱胀,等他站起来想消消食的时候觉得晚饭已经到嗓子眼儿了。他打了个一个嗝,在院子里慢慢溜达消食,黎未坐在一旁说:“吃多了积食,有带山楂丸来的,要不要吃一个”
“不用,嗝。”容瑾说:“我稍微走走就好了。”
黎未点头,他眉宇间情绪微凝,“京城来的高僧是谁”
“我听那位居士说是空寂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