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穿越东汉末年的 > 第13章 内忧外患(第1页)

第13章 内忧外患(第1页)

朝中,一些官员利欲熏心,竟暗中贪墨军饷及赈灾物资。宫殿的阴影处,这些官员身着华丽官服,鬼鬼祟祟地聚在一起。巍峨的宫殿此刻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阴森,仿佛也在唾弃他们的恶行。他们全然不顾国家安危与百姓死活,每日盘算着如何中饱私囊。与此同时,关中地区大旱,土地干裂得如同张张绝望的大嘴,仿佛在向苍天哭诉。庄稼颗粒无收,大地如同被烈火炙烤过的铁板,散发着令人窒息的热气。烈日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空气仿佛都在燃烧,一丝风也没有。百姓们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荒芜的土地上,偶尔能看到几具干枯的尸体,像被遗弃的稻草人,散发着绝望的气息。前线的孙坚、曹操和鲍信得知朝中情况及关中大旱,无奈之下只能暂时撤军。曹操率领着军队缓缓后退,原本喧嚣的战场渐渐安静下来。之前插在地上的军旗在风中无力地飘动着,仿佛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地上残留的兵器在烈日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那是未完成的战斗的见证。周围的土地被士兵们的脚步扬起阵阵尘土,模糊了视线。远处的山峦依旧沉默地矗立着,却显得更加苍凉。天空中,几只孤鸟飞过,发出阵阵哀鸣,仿佛在为这场被迫中断的战争叹息。曹操面色阴沉,望着逐渐远去的战场,心中满是愤懑与无奈。他想:“本欲一举击败董卓,还天下太平,却因朝中那些贪墨之徒和这该死的旱灾不得不撤军。这天下何时才能安定?百姓何时才能过上安稳日子?但此时撤军乃是无奈之举,日后定要想办法铲除这些腐败之人,解决旱灾危机,再次挥军西进,成就大业。”鲍信也是痛心疾首,望着远处的荒芜,心情沉重。孙坚紧握着古锭刀,满脸悲愤,心中暗恨那些贪墨官员。三路大军缓缓撤退,留下一片狼藉的战场。他们知道,这场战争暂时中断,但未来的路依旧艰难。他们必须想办法解决朝中的腐败问题和关中的大旱危机刘辩得知关中大旱,又逢战事不利,当机立断下旨开始召集流民屯田。旨意传出,各地官员纷纷行动起来。荒芜的土地上,渐渐有了流民的身影,他们带着一丝希望,在官府的组织下开始开垦荒地这一日,刘辩召集朝中大臣于朝堂之上议事。清晨的阳光透过大殿的门窗,洒在地上,映照出一片淡淡的光影,却也难掩这大殿历经沧桑后的陈旧。大臣们陆续进入朝堂,有的神情严肃,有的面露忧虑,他们都知晓今日这场议事至关重要。刘辩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挺拔,虽年纪尚轻,却有着不一般的沉稳气度。他先是环视了一圈诸位大臣,然后缓缓开口道:“众爱卿,董卓乱政之时,地方诸多郡县犹如脱缰之马,政令不通,各怀心思。如今董卓已除,朕欲重振朝纲,收回地方权力,还我大汉江山一统之态,众爱卿可有良策?”话音落下,朝堂上先是一阵沉默,随后王允出列,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此乃当务之急。然地方势力错综复杂,有董卓旧部盘踞一方,亦有各地豪强拥兵自重,不可贸然行事。臣以为,当先遣能臣前往各地,晓之以理,陈明利害,若有不从者,再以朝廷之兵威震慑。”刘辩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赞许,又看向其他大臣,问道:“诸卿以为如何?”这时,有几位大臣纷纷附和王允之言,也有大臣提出担忧,怕此举引发地方叛乱,导致局势更加混乱。朝堂之上,众人各抒己见,讨论之声此起彼伏。选派使者刘辩认真倾听着大臣们的意见,心中权衡利弊。最终,他决定采纳王允的建议,选派几位能言善辩、忠心耿耿的大臣作为使者,分赴各地。被选中的大臣们心中既感责任重大,又有些忐忑不安。他们深知此去任务艰巨,面对的都是些手握重兵、心思难测的地方势力。但为了汉室江山,他们还是毅然领命。其中,大臣张昭,年逾不惑,为人沉稳睿智,能言善辩,颇具威望。刘辩亲自召见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张爱卿,此次你前往冀州,那冀州之地,诸侯林立,豪强众多,爱卿务必要谨慎行事,以朝廷大义劝服他们,若遇棘手之事,可速传消息回朝,朕定会全力支持你。”张昭跪地领命,目光坚定地回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哪怕肝脑涂地,也要为陛下收回冀州之权。”其他几位使者也都一一领受任务,带着朝廷的诏书和刘辩的期望,踏上了前往各地的路途。他们或骑马,或乘车,身影渐行渐远,只留下扬起的尘土在洛阳城外的官道上飘荡,而刘辩站在城楼上,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久久未动,心中默默祈祷着此次行动能够顺利。张昭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抵达了冀州。冀州城城墙高大坚固,城门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张昭却无心欣赏这市井景象,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进入城中,张昭先是求见了冀州最大的诸侯袁绍。袁绍的府邸气势恢宏,朱门铜环,门口的侍卫一个个威风凛凛,戒备森严。张昭递上名帖,表明来意后,被引入府中的议事厅等候。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不多时,袁绍身着华丽锦袍,头戴高冠,迈着大步走进厅来。他本就相貌英俊,此刻更透着一股上位者的威严。袁绍见到张昭,先是客气地寒暄了几句,随后便问道:“张大人此次前来,所为何事啊?”张昭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说道:“袁公,如今董卓已除,陛下欲重振汉室,收归地方权力,令天下归心。冀州乃大汉疆土重要之地,袁公又是一方豪杰,陛下希望袁公能率先响应,交还此前暂管的军政之权,如此一来,既可彰显袁公忠义,又能为天下诸侯表率啊。”袁绍听闻此言,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他虽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可实则也想在这乱世中扩充自己的势力,割据一方。当下便笑着说道:“张大人,非是我袁绍不愿听从陛下旨意,只是冀州之地,局势复杂,周边贼寇频扰,我若此时交还权力,恐难以保境安民啊。还望张大人回去转告陛下,待我平定此地乱象,定当归还权力。”张昭一听便知袁绍是在推脱,赶忙说道:“袁公,朝廷亦知冀州不易,可如今正是天下归心之时,若袁公带头支持,朝廷定会派遣兵力协助袁公平定四方,还请袁公以大局为重啊。”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在议事厅中争论了许久,可袁绍始终不肯松口,张昭心中焦急,却也无奈,只能暂且在冀州住下,寻机再劝。各地情况与此同时,其他几位使者在各地也遭遇了不同的情况。有的地方势力表面上答应配合,实则敷衍拖延;有的则直接拒绝,甚至对使者言语威胁,态度极为强硬。前往荆州的使者王朗,见到了荆州牧刘表。刘表倒是客气,好酒好菜招待着,可一提到交还权力之事,便顾左右而言他,只说荆州地处要冲,需重兵把守以防外敌,暂时不能交还权力,把王朗说得哑口无言,却又无计可施。前往扬州的使者陈登,更是遇到了当地豪强联合抵制,他们聚众闹事,堵住使者的住所,叫嚷着朝廷无权干涉地方之事,让陈登寸步难行,处境十分危险。消息陆续传回洛阳,刘辩听闻后,眉头紧锁,心中忧虑不已。他深知这收回地方权力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可他并未就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要与这些地方势力周旋到底,拿回属于汉室权力的决心。面对各地传回的棘手情况,刘辩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朝堂上气氛凝重,大臣们都意识到,若不能妥善解决此事,汉室想要重振,便只是一句空话。王允进言道:“陛下,如今看来,光靠劝说恐难奏效,需得恩威并施才行。对于那些愿意配合交还权力的,朝廷当给予丰厚赏赐,加官进爵,以表嘉奖;而对于那些冥顽不灵、抗拒朝廷的,应调集附近忠于朝廷的军队,出兵威慑,迫使其就范。”刘辩思索片刻,觉得王允所言有理,当下便下令,调遣部分洛阳附近的驻军,由几位得力将领率领,分别前往各地,配合使者行动。同时,让户部准备好赏赐之物,以待各地有识之士响应朝廷号召。转机出现在朝廷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后,局势开始有了转机。前往徐州的使者陶谦,本就对汉室忠心耿耿,看到朝廷既有诚意,又有武力威慑在后,当即表示愿意交还徐州的军政大权,并将当地的户籍、赋税账本等一并整理好,交给使者带回洛阳。刘辩得知此事后,大喜过望,立刻下旨嘉奖陶谦,封其为安东将军,赏赐金银财宝无数,还派专人前往徐州宣读旨意,表彰陶谦的忠义之举。这一消息传开后,在各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地方势力,看到陶谦得到了如此丰厚的回报,心中开始动摇,觉得交还权力或许并非坏事。而那些抗拒朝廷的势力,也感受到了压力,担心朝廷真的出兵讨伐,自己难以抵挡。在冀州的张昭听闻陶谦的事,再次找到袁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提及朝廷如今已有出兵之意。袁绍心中权衡利弊,觉得此时不宜与朝廷彻底撕破脸,终于松口,表示愿意逐步交还部分军政权力,听从朝廷调遣。刘辩得知各地情况逐渐好转,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只是收回地方权力的第一步,后面还有诸多艰难险阻等着他,但只要坚持不懈,汉室江山重归一统,也并非遥不可及之事。:()穿越东汉:少帝的未卜棋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