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紫薇观音作福 > 送凤还昆丘壹(第2页)

送凤还昆丘壹(第2页)

等崔宜从须膺房中出来,庭中的侍女们已经散了,只余下细细的香风。待抬眼,山道上,衣裙飘摇,如五彩的流霞,原来是众侍女合力抬着一只鸡油黄的华贵箱子,由桓夫人领着,向山上去,许是要向众妙师傅赠礼。

崔宜正要跨进袇房,隔壁的万师姊却忽然冒出来,手把着一只漆盒,递到她面前,道:“道婴师妹,桓居士见你不在,便把礼物交由我转送。”

崔宜没想到还真有自己的一份,忙接过了,向师姊道谢,进了房门,去拆礼品。揭开漆盒盖子,却见里面托着一面刺绣的团扇,走线细腻,色泽清润,似是蜀绣,扇上绣青绿的山水,边上还题诗一首,读来,是称颂南国风光的。崔宜讶异于桓夫人的有心——桓夫人想崔宜既从吴国来,一定思念故国,这一枚丝绣的扇子,便是安抚她的思乡之情。

不过,桓夫人想不到,初来时,崔宜确想念过一段时日的吴国皇宫,但如今,她在紫薇观过得悠游自得,是一丁点都念不起当时在吴的苦日子了。

次日,山南的女冠去祖师殿听经,一入殿内,却见众妙身边立着桓夫人。她罗衫轻罩,已把一张脸洗得明净,但依旧珠圆玉润,云鬓雪腮,脸上也笑吟吟的,甚是和蔼可亲。她身边还站着个十六七岁的年少女郎,模样打扮很是古怪:

她个头很高,头上还顶着繁重的十字大髻,簪鹿角的金步摇,整个人似一座小山一般;面上抹厚重的、煞白的粉,花钿、额黄,一样不落,偏偏两条青浓的眉毛全无装饰,天然便斜飞入鬓中。仲夏的时节,她还穿着一层套一层的广袖襦裙,绛红的上衣,鹅黄的裙摆,打眼一看,不像是穿衣服,倒像衣服把她捆束在里面。

与桓夫人的笑脸大相径庭,年少女郎袖着手,缩着脖子,耷着眼皮,暮气沉沉,像一段生了霉的木头。崔宜见她的样子,很是理解她——毕竟,虽说山中清凉,但大夏日里穿着成这样,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见女冠来齐,众妙便把拂尘向桓夫人饱润的臂上一点,道:“桓香主想必与你们昨日都见过了,不用我再罗唣。香主来我观中,一来,要随我闭关三日;二来,是为爱女问一段姻缘。”

桓夫人一面把年少女郎往自己身旁牵,一面接话,笑向众女冠道:“这是小女敬顺孩儿,还请各位仙人多加关照。”崔宜微微点头:原来,这女孩儿就是符箓记载里桓夫人那唯一的女儿。

年少的女郎被母亲一掣,身子歪了两歪,闷着嘴,木偶似的挨近去。桓夫人扭过脸,轻拍女儿的臂膀,低下声音,令她:“敬顺,给观主和众位仙人行礼。”

女郎虽面上郁悒不乐,但同她的名字一般,个性却是十分乖顺,她小步退开,拱了手,躬下腰去,分向众妙与女冠们行礼。

末了,她开口道:“唐、唐慎,见、见过众、仙人。”

她一张口,满殿哑然。众人面面相觑,没人想到,圆滑练达得跟算盘珠子一样的桓夫人,独一个女儿,养出来,却是口吃。见女冠们讶异,桓夫人面上难堪之色一掠而过,她急敛住神态,向众人笑道:“众位仙人莫怪,小女一见生人便如此。”

众妙把眼一扫堂下,瞅准了崔宜,唤她:“道婴。”

崔宜跨一步出列,向众妙恭敬行礼。

“你与敬顺居士年纪相仿,这几日,便由你伴着她,在观中走动走动。”

这个差事不难,崔宜欣然领命。

众女冠出殿下山,众妙也同桓夫人一道入了偏殿,随后,侍女又将那只华美的油黄木箱抬入——也不知是做什么的——独留崔宜与唐慎四目相对。

一开始,两人都局促。唐慎口吃,几乎不说话,崔宜不好叫气氛太冷,只得一面领着她向殿外走,一面一连串地相问唐慎,“你要不要吃粽子?要红豆的,还是蜜枣的?”、“你穿这么多衣服,热不热?”、“你有没有系长命缕?我同你编一个?”唐慎闷着嘴,常常只是简短地答一声“嗯”,或是拿点头摇头替代。

跨过门槛时,唐慎脚一崴,便要侧翻过去,幸得崔宜拖住她的手。裙裾荡开处,崔宜见着唐慎的鞋履,这才恍然:那鞋头上多翘一块布,硬挺挺的,高高地插上去,上面绣着金线的花样,模样又好看,又怪异——这鞋子叫“重台履”,在吴国,崔宜被当公主供着时,也曾穿过。想来唐慎方才不稳,许是被这鞋头绊住了裙子。

“这身衣裳是你阿娘叫你穿的么?”

唐慎轻“嗯”一声。崔宜很是可怜她,便领她下山,去浣衣房里,取来寻常的布履,让唐慎比着脚的长短,换上。脱了重台履,唐慎整个人都松快一截。她抓拎起裙面,轻轻地原地跃了两下,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向崔宜道:“多、多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