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臣想要让大明诸多山村中的百姓走出来,
见一见外面的大好河山,看一看朝廷修建的大好城池,
也体会一番,大明的风土人情。
但修路需要银子,朝廷现在对外动兵,对内大兴土木,
没有多少银钱,那想要修路就只能开源节流。
机缘巧合之下,自行车与三轮车被造了出来。
出行方式的改变让臣看到了希望。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若是自行车与三轮车的造价被进一步拉低,
一钱就能买一辆,那整个大明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不知多少钱财,
只需要拿出其中一点点,就能让那些村里的百姓走出来。
这几日,臣一直在研究此事,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想要富,先修路。
道路不通,任尔人杰地灵,路不通也无用!”
6云逸喋喋不休,开始了最擅长的长篇大论。
从个人情感引申到家国建设这是他操练已久的事情,也是他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这能更好地引起上位者的共鸣。
他很早就注意过了,有很多厉害的人之所以办不成事,有时候就坏在没有一张会说话的嘴上。
心中有完整的想法论据,但无法清楚简单地表达观点。
此刻,不论是陛下还是太子,
又或者是身旁的大将军蓝玉,都被他此番乡土情怀触动。
他们走得越高,越怀念家乡,越怀念自己一穷二白时在家乡的场景。
此时,朱元璋想到了自己去寺庙中当和尚,
因为吃得多,被派去沿路传法,
说好听点是传法,但说不好听点就是寺院不愿养他了,让他自己上外讨食。
他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故元朝廷那一条条残破不堪的官道,
走在路上坑坑洼洼,遍布的石子时常会刺破草鞋,扎到脚掌。
不过好在,脚掌的老茧足够厚,并不能伤到他。
他的眼神有些空洞,已然模糊的记忆开始在眼前变得清晰。
那时他孤身一人与诸多流民走在路上,漫无目的地前进。
从一个城池赶到下一个城池,
一直未有落脚地,就这么漂泊漂泊再漂泊。
不知过了多久,朱元璋略显浑浊的眼眸中,多了几分模糊。
“路确实不那么好走啊,想要走出大山,难如登天。”
其实,应天附近的村庄到城中的道路并非不能修,
银钱虽然没有,但若真下定决心想要修,还是能够修的。
但,难的是其中阻碍。
路从哪里修往哪里走,经过哪里都要经过严密商讨,
还会有诸多百姓在乡贤的鼓动下出言阻拦